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公 tiān gōng
天。以天拟人,故称。《尚书大传》卷五:“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宋 陆游 《残雨》诗:“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都是天公默佑我们,闔家都该办注名香达谢上苍。” 郭小川 《昆仑行》:“只有寂寞的天公呵,肯与 昆仑山 作伴。” ——《漢語大詞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做 zuò《國語辭典》
做 [ zuò ]
动- 成为。如:「做人」、「做官」。
- 进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实验」、「做事」。
- 举办。如:「做生日」、「做满月」、「做周年」。
- 制造。如:「做衣服」、「做鞋子」。
- 假装。《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教分作三起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风伯(風伯)fēng bó
(1).神话中的风神。《楚辞·远游》:“ 风伯 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 屏翳 诛 风伯 而刑 雨师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风伯 字 飞廉 。” 明 唐顺之 《泊舟郭外有感》诗:“谁能讼 风伯 ,一使甘霖倾。” 章炳麟 等《游仙联句》:“ 风伯 受鞭督, 雨师 函其头。”
(2).禽名。鸢的一种。《禽经》“风翔则风” 晋 张华 注:“风禽,鳶类, 越 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 ——《漢語大詞典》
(2).禽名。鸢的一种。《禽经》“风翔则风” 晋 张华 注:“风禽,鳶类, 越 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 ——《漢語大詞典》
驱除(驅除,敺除)qū chú
驱除:1.排除;赶走。《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 秦 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司马贞 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元 萨都剌 《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 远筑 阿房 起,黔首驱除若螻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漢語大詞典》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漢語大詞典》
特地 tè dì
亦作“ 特的 ”。
(1).突然,忽然。《古尊宿语录》:“放笔从头看,特地骨毛寒。” 唐 罗邺 《大散岭》诗:“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宋 陆游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之一:“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元典章·兵部一·逃军复业体例》:“前项逃军土居者多,倚恃乡亲土豪,住坐山僻之间,设有差调,动輒特地逃窜。”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唐 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閒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閒成。逡廵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寧寧。”
亦作“ 特的 ”。特意;特为。《古尊宿语录》:“诸圣由兹而出现, 达磨 特地而西来。” 唐 戴叔伦 《题黄司直园》诗:“为忆去年梅,凌寒特地来。”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我特的认父亲来,恰纔两阵之前,被众将压着,难以明认,我故意佯输诈败。”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今天是特地替你饯行的。” ——《漢語大詞典》
(1).突然,忽然。《古尊宿语录》:“放笔从头看,特地骨毛寒。” 唐 罗邺 《大散岭》诗:“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宋 陆游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之一:“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元典章·兵部一·逃军复业体例》:“前项逃军土居者多,倚恃乡亲土豪,住坐山僻之间,设有差调,动輒特地逃窜。”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唐 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閒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閒成。逡廵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寧寧。”
亦作“ 特的 ”。特意;特为。《古尊宿语录》:“诸圣由兹而出现, 达磨 特地而西来。” 唐 戴叔伦 《题黄司直园》诗:“为忆去年梅,凌寒特地来。”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我特的认父亲来,恰纔两阵之前,被众将压着,难以明认,我故意佯输诈败。”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今天是特地替你饯行的。” ——《漢語大詞典》
忙 máng《國語辭典》
忙 [ máng ]
形- 事情繁多,没有空闲。如:「繁忙」、「工作忙」。
- 急迫、慌张。如:「匆忙」、「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 赶紧。《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 做,急迫不停的做。如:「最近你都忙些什么?」《老残游记·第五回》:「见老董事也忙完,就缓缓的走出,找著老董闲话。」
- 姓。如明代有忙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