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兴安 xīng ān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县。著名的古代水力工程“灵渠”就在该县,人口31万 ——《整理自网络》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丙 bǐng《國語辭典》
丙 [ bǐng ]
名- 天干的第三位。
- 用来排列次序等第,在甲、乙之后,表示第三。如:「丙班」、「丙等」。
- 火的别称。如火灾称为「付丙」。《淮南子·天文》:「其日丙丁。」汉·高诱·注:「丙丁,皆火也。」
- 姓。如汉代有丙吉。
谈笑(談笑)tán xiào
(1).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漢語大詞典》
戮 lù《國語辭典》
戮 [ lù ]
动- 刑杀。如:「杀戮」。唐·李白〈拟恨赋〉:「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
- 侮辱、羞辱。唐·杜甫〈行次昭陵〉诗:「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 合、并。《墨子·尚贤中》:「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共存亡,戮心力。」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曦 xī《國語辭典》
曦 [ xī ]
名- 日色、日光。如:「晨曦」、「曙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