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尘缨(塵纓)chén yīng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漢語大詞典》
脱 ( 脫 ) tuō
脱 [ tuō ]
-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
-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
-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
- 倘若,或许:~有不测。
-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
- 姓。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片时(片時)piàn shí
片刻。 隋 江总 《闺怨篇》:“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宋 王茂孙 《高阳台》词:“片时千里 江 南路,被东风悮引,还近阳臺。”《水浒传》第四四回:“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片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休息片时, 朱洁夫 赶来,言 谢仁钊 来电话。”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 栅栏。
- 防御:防~。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弥天(瀰天)mí tiān
(1).满天。极言其大。《周礼·春官·占梦》“七曰弥” 汉 郑玄 注:“弥者,白虹弥天也。” 三国 魏 应璩 《报东海相梁季然书》:“顿弥天之网,收万仞之鱼。”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臣今独兴沮众之言,深负弥天之过。” 明 陆采 《怀香记·相思露意》:“学海浩茫,谷风乘条,必降弥天之润。”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大雾常弥天。”
(2).喻志气高远。《文选·陆机〈吊魏武帝〉》:“违率土以请寐,戢弥天乎一棺。” 李善 注:“弥天,喻志高远也。”《晋书·习凿齿传》:“﹝ 释道安 ﹞自北至 荆州 ,与 习凿齿 相见。 道安 曰:‘弥天 释道安 。’ 凿齿 曰:‘四海 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成佛莫教 灵运 后,弥天得似 道安 无?”亦以为 道安 的代称。 唐 刘禹锡 《送仲制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 荆州 本自重 弥天 , 南朝 塔庙犹依然。”
满天。 郭沫若 《水平线下·后悔》:“弥天的黑云屯成潮阵,连连地在屋顶上奔流。”亦形容极大。 茅盾 《虹》四:“犯下弥天大罪,也还许他悔悟,偏是我连悔悟都不许么?” ——《漢語大詞典》
(2).喻志气高远。《文选·陆机〈吊魏武帝〉》:“违率土以请寐,戢弥天乎一棺。” 李善 注:“弥天,喻志高远也。”《晋书·习凿齿传》:“﹝ 释道安 ﹞自北至 荆州 ,与 习凿齿 相见。 道安 曰:‘弥天 释道安 。’ 凿齿 曰:‘四海 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成佛莫教 灵运 后,弥天得似 道安 无?”亦以为 道安 的代称。 唐 刘禹锡 《送仲制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 荆州 本自重 弥天 , 南朝 塔庙犹依然。”
满天。 郭沫若 《水平线下·后悔》:“弥天的黑云屯成潮阵,连连地在屋顶上奔流。”亦形容极大。 茅盾 《虹》四:“犯下弥天大罪,也还许他悔悟,偏是我连悔悟都不许么?” ——《漢語大詞典》
释道(釋道)shì dào
(1).佛教和道教的并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道异恩》:“盖 宪宗 於释道二教,俱极崇信如此。”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有卷名“释道”。
(2).指僧人和道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 ——《漢語大詞典》
(2).指僧人和道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 ——《漢語大詞典》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