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千官济济奉宸扆,万姓蠢蠢蒙皇猷。

张嵲宋代〕《行建溪上是晚同宿小桥感怀书事

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
惊涛穹隆旋云绕,经过亲见客沉舟。
建溪物色两相似,使我恻貯悲西州。
闽中穷腊春欲动,陈荄已见新萌抽。
十寻岭树森翠葆,百尺瀑泉垂素虬。
已遭霜露感人意,况复梅花欺客愁。
沙村叫渡日色晚,野店投宿林灯幽。
语言不通费辨数,逆旅主人才见留。
十年敌骑遍寰海,北客走到天南陬。
天高地迥岂不广,南来北去皆离忧。
传闻敌骑又深入,旃毳欲临瓜步洲。
吁嗟华夏半为鬼,干戈喋血冲斗牛。
天公亦宜小解事,号令一使灾祸瘳。
刜除欃枪殪旬始,弯弓一矢摧旄头。
擢寇之筋洒寇血,永使万国无戈矛。
山清海晏氛祲息,地闢天开宗社休。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
千官济济奉宸扆,万姓蠢蠢蒙皇猷。
六营健儿易驱使,四海黎庶依田畴。
老夫渐得反闾里,汛扫坟墓栽松楸。
洗耳不闻兵革事,毕命邱樊何怨尤。
愿言只恐未成遂,作客蹉跎霜鬓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官济济奉宸万姓蠢蠢皇猷

千官 qiān guān
众多的官员。《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三:“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叶叶 《书壬子宫驼记后》诗:“千官春殿新朝礼,万寿桐棺故主尸。”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漢語大詞典》
济济(濟濟)jì jì
(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国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漢語大詞典》
奉宸
见上注  ——《分类字锦》
扆 yǐ《國語辭典》

扆 [ yǐ ]

  1. 古代指窗和门之间的地方。《说文解字·户部》:「扆,户牖之闲谓之扆。」
  2. 门窗间的屏风。汉·王充《论衡·书虚》:「负扆南面乡坐,扆在后也。」《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方飨群臣,中会而起,触扆坠地。」
  3. 姓。如明代有扆昭。
  1. 隐藏。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四上·释诂》:「扆,藏也。」
  2. 依、倚靠。《大戴礼记·五帝德》:「乘龙扆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
万姓(萬姓)wàn xìng
万民。《书·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万姓。”《汉书·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一日。” 郭沫若 《长春集·歌颂中朝友谊》:“万姓欢呼连草木,满腔热血涌波涛。”  ——《漢語大詞典》
蠢蠢 chǔn chǔn
(1).骚乱貌。《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 杜预 注:“蠢蠢,动扰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常兵 时曲 ,军士蠢蠢;既翦 陵云 , 蔡 卒大窘。”
(2).无礼义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王逸 注:“蠢蠢,无礼义貌也。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以除姦恶,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观此蠢蠢者,岂得为人类哉?”
(3).众多而杂乱貌。 晋 郭璞 《蜜蜂赋》:“嗟物品之蠢蠢,惟贞虫之明族。” 唐 寒山 《诗》之三○三:“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
(4).蠕动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句容水脉》:“ 吴 孙权 赤乌 八年,遣校尉 陈勋 ,漕 句容 水道……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唐 李咸用 《放歌行》:“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鱉,蠢蠢入水而没。”
(5).愚昧无知貌。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那两个蠢蠢之物,伴着伙泛泛之才,每日价贪图花酒,泼使钱财。”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明史·赵世卿传》:“陛下勿谓蠢蠢小民可驾驭自我,生杀自我,而不足介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刘 自奉母以外,诸事蠢蠢,如一牛。”
(6).指愚民,愚笨之人。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今夫蠢蠢何罪,物物何知,使不肖者长理,而灾害随至,无乃天之降罚不得其所耶?”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一:“及时不努力,老大成蠢蠢。”
(7).无思无虑貌。《云笈七籤》第五六:“蠢蠢陶陶,滔滔乐乐,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迴转,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视其蠢蠢然一物,而从人之教习如此,其性之灵也何如?”  ——《漢語大詞典》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1.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2.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3.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4.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1.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2. 孩童。如:「童蒙」。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4.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5. 姓。如秦朝有蒙恬。
皇猷 huáng yóu
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帝图必举,皇猷谐焕。”《北史·牛弘传》:“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 唐 岑参 《送颜平原》诗:“吾兄镇 河朔 ,拜命宣皇猷。”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孙准奏》:“只为奸邪元老,济恶羣雄,浊乱皇猷。”《清史稿·礼志一》:“ 太祖 肇兴帝业, 太宗 继述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