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胡然 hú rán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郑玄 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盖某戏书,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漢語大詞典》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柔嘉 róu jiā
(1).柔和美善。《诗·大雅·烝民》:“ 仲山甫 之德,柔嘉维则。” 孔颖达 疏:“柔和而美善。” 唐 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柔嘉自持,喜愠莫见。”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彼 孔光 、 胡广 、 公孙弘 ,何尝不柔嘉而令色仪乎?”
(2).指温和善良的人。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天降纯嘏,篤生柔嘉。”
(3).指美味、美食。《国语·周语中》:“无亦择其柔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籩。” 韦昭 注:“柔,脆;嘉,美。”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茹柔嘉之旨脃,则忧敬授之失时。” 宋 黄庭坚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之二:“柔嘉无牛羊,保身以为供。” ——《漢語大詞典》
(2).指温和善良的人。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天降纯嘏,篤生柔嘉。”
(3).指美味、美食。《国语·周语中》:“无亦择其柔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籩。” 韦昭 注:“柔,脆;嘉,美。”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茹柔嘉之旨脃,则忧敬授之失时。” 宋 黄庭坚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之二:“柔嘉无牛羊,保身以为供。” ——《漢語大詞典》
支 zhī《國語辭典》
支 [ zhī ]
名- 草木的枝条。《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屮木蒙茏,支叶茂接。」通「枝」。
- 旁系、分出的派别。如:「旁支」、「分支」。
- 手脚。《易经·坤卦·文言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通「肢」。
- 地支的简称。《史记·卷二六·历书》「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句下司马贞索隐引《尔雅·释天》:「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 量词:➊ 计算队伍的单位。如:「一支强有力的军队。」➋ 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两支歌曲」。➌ 计算绵纱细度的单位。支数愈多,纱质愈细。如:「八十支纱」。➍ 计算灯光强度的单位。如:「四十支光」。
- 姓。如唐代有支叔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撑持、维持。《国语·越语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水浒传·第九九回》:「我这威胜万山环列,粮草足支二年。」
- 承受、受得住。如:「体力不支」、「乐不可支」。
- 付款。如:「收支」、「开支」。
- 领取。如:「预支」、「先支了一个月的薪水。」
- 调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
- 别出的、由总体分出来的。如:「支店」、「支行」。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名-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 量詞:➊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 姓。如明代有本高。
-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仅 ( 僅 ) jǐn/jìn
仅 [ jǐn ]
- ◎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 ◎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自持 zì chí
(1).自我克制。《史记·儒林列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 唐 元稹 《莺莺传》:“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后德》:“今上皇后 弘吉剌氏 ……性节俭,不妬忌,动以礼法自持。”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但他终于能够自持,不曾把爱情向 李静淑 表白出来。”
(2).自守;自固。《商君书·农战》:“国不晨,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汉书·刘歆传》:“ 歆 数以难 向 , 向 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 晋 羊祜 《请伐吴疏》:“ 吴 缘 江 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寧息。”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氷,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
(3).谓自己掌握或处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传》:“ 宋氏 之专政也, 隆演 幼懦,不能自持,而 知训 尤凌侮之。”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然先生遇事多不自持,以待人斟酌而后行。”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则堂〉诗序》:“ 吴丞相 坚 ,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 贾餘庆 之命。”
(4).自己维持;自己坚持。《汉书·公孙弘传》:“今事少间,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唐 皮日休 《鹿门夏日》诗:“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絶粒,直使身无为。” 宋 陆游 《费夫人墓志铭》:“虽有疾,强自持不怠,至疾平,太夫人或终不知。” ——《漢語大詞典》
(2).自守;自固。《商君书·农战》:“国不晨,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汉书·刘歆传》:“ 歆 数以难 向 , 向 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 晋 羊祜 《请伐吴疏》:“ 吴 缘 江 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寧息。”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氷,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
(3).谓自己掌握或处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传》:“ 宋氏 之专政也, 隆演 幼懦,不能自持,而 知训 尤凌侮之。”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然先生遇事多不自持,以待人斟酌而后行。”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则堂〉诗序》:“ 吴丞相 坚 ,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 贾餘庆 之命。”
(4).自己维持;自己坚持。《汉书·公孙弘传》:“今事少间,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唐 皮日休 《鹿门夏日》诗:“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絶粒,直使身无为。” 宋 陆游 《费夫人墓志铭》:“虽有疾,强自持不怠,至疾平,太夫人或终不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