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束缚人,智慧无所施。
章甫〔宋代〕《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增感每字赋一诗 其八》
贫穷束缚人,智慧无所施。文籍纷满前,不救寒与饥。
佳哉江上山,归隐宁无时。青山若有言,尘土君自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贫穷(貧窮)pín qióng
(1).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荀子·性恶》:“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史记·苏秦列传》引此作“贫贱”。
(2).指缺少资财。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他见我贫穷,齎发与我两个银子,教我上朝应举去。” 杨沫 《我的生平》:“父亲不知去向,哥哥也不肯回家,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守着贫穷垂危的母亲。”
(3).指穷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廩,赐贫穷,振乏絶。”《汉书·董仲舒传》:“今吏既亡教训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姦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魏书·释老志》:“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漢語大詞典》
(2).指缺少资财。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他见我贫穷,齎发与我两个银子,教我上朝应举去。” 杨沫 《我的生平》:“父亲不知去向,哥哥也不肯回家,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守着贫穷垂危的母亲。”
(3).指穷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廩,赐贫穷,振乏絶。”《汉书·董仲舒传》:“今吏既亡教训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姦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魏书·释老志》:“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漢語大詞典》
束缚(束縛)shù fù
(1).捆绑。指被拘囚。《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2).捆扎,缠束。《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3).约束,限制。《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漢語大詞典》
(2).捆扎,缠束。《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3).约束,限制。《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智慧 zhì huì
亦作“ 智惠 ”。
(1).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三国 魏 嵇康 《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 宋 梅尧臣 《桃花源》:“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 袁鹰 《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於十方,智惠广弘於沙界。” ——《漢語大詞典》
(1).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三国 魏 嵇康 《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 宋 梅尧臣 《桃花源》:“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 袁鹰 《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於十方,智惠广弘於沙界。” ——《漢語大詞典》
无所(無所)wú suǒ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漢語大詞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漢語大詞典》
施 shī《國語辭典》
施 [ shī ]
动- 实行、推行。如:「无计可施」、「恩威并施」。
- 给予。如:「施比受更有福」。《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宋·钱公辅〈义田记〉:「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 加。如:「施压」、「薄施脂粉」。《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施乎万世。」
- 设置、安置。《隋书·卷四十·宇文恺传》:「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水分两派来,一东南,一西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
- 恩惠、德泽。如:「受施慎勿忘」。《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 姓。如汉代有施雠。
施 [ yí ]
副- 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著走路。《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汉·赵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 参见「[[施施]]」条。
施 [ yì ]
动- 及、延及。《诗经·大雅·皇矣》:「施于孙子。」《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 移动、变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唐·杨倞·注:「施,读曰移。 」《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