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

章甫宋代〕《雨中简李牧之

提壶戏饮方多病,布谷催耕未有田。
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
客愁正是连山雨,时事浑如上水船。
问主导诗翁无恙否,遥怜裋褐耸双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老去情怀宿昔日长图史周旋

老去 lǎo qù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漢語大詞典》
情怀(情懷)qíng huái
(1).心情。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 唐 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鬱闷情怀。”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2).情趣;兴致。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 刘霞裳 和云:‘ 刘郎 去后情怀减,不肯红粧直到今。’”
(3).犹胸怀。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宿昔 sù xī
(1).从前;往日。《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寧,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髮年。”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即此相逢犹宿昔,频来常带杖头钱。”
(2).经久;经常。《素问·举痛论》:“寒气客於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师旷 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质性生出之也。其初受学之时,宿昔习弄,非直一再奏也。”
(3).犹年老。《文选·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李周翰 注:“宿昔谓衰老时也。”
(4).夜晚;夜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文选·阮籍〈咏怀〉之四》:“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李善 注引《广雅》:“宿,夜也。” 吕向 注:“昔,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梁 何思澄 终日造謁,每宿昔,作名纸一束,晓,便命驾,朝贤无不悉狎。”
(5).犹旦夕。比喻短时间之内。《韩非子·奸劫弑臣》:“ 卓齿 之用 齐 也,擢 湣王 之筋,悬之庙梁,宿昔而死。” 三国 魏 曹丕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宋 司马光 《招子骏尧夫》诗:“离羣纔宿昔,跂佇心已痗。”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三:“驱车出 春明 ,办严不宿昔。”  ——《漢語大詞典》
日长(日长)
唐 杜甫 春远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 白居易 日长 日长昼加餐,夜短朝馀睡。
金 李俊民 周昉内人图 其三 倦绣 不道春来添几线,日长只与睡相宜。
元 赵孟頫 送杜伯玉四川行省都事 日长画省文书静,春近岷江雪浪奔。  ——《骈字类编》
图史(圖史)tú shǐ
图书和史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旧唐书·宋璟传》:“且 苍梧 之野, 驪山 之徒,善恶分区,图史所载。” 清 吴伟业 《赠钱臣扆》诗:“花萼一楼图史遍,竹梧三径管絃新。”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周旋(週旋)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