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月 èr yuè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漢語大詞典》
二十
南北朝 刘孝威 骢马驱 十五官期门,二十屯边徼。
唐 卢纶 从军行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悲哉行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唐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唐 徐铉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从军行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悲哉行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唐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唐 徐铉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骈字类编》
八 bā《國語辭典》
八 [ bā ]
名- 介于七与九之间的自然数。如:「六、七、八、九……」。大写作「捌」,阿拉伯数字作「8」。
- 姓。如汉代有西域人八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表示数量是八的。如:「八字」、「八方」。
- 形容多数或多方面。如:「四通八达」。
- (「八」字口语连用在去声字前读成阳平,如:「八号」、「八拜」。)
花开(花开)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莺 ( 鶯 ) yīng
莺 [ yīng ]
- 〔黄~〕即“黄鹂”。
- 〔夜~〕文学上指“歌鸲”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 鸟类的一科,身体小,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歌燕舞。
恰恰 qià qià
(1).用心貌。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恰恰,用心也。” 唐 玄觉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欒櫨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陈造 《春寒》诗:“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杨弄影午疎疎。”
(3).象声词。莺啼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戯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鶯啼。” 清 沈湘云 《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
(4).正好。 唐 郑损 《星精石》诗:“孤巖恰恰容堂构,可爱 江 南释子园。” 宋 黄大受 《早作》诗:“乾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个反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 ——《漢語大詞典》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欒櫨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陈造 《春寒》诗:“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杨弄影午疎疎。”
(3).象声词。莺啼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戯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鶯啼。” 清 沈湘云 《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
(4).正好。 唐 郑损 《星精石》诗:“孤巖恰恰容堂构,可爱 江 南释子园。” 宋 黄大受 《早作》诗:“乾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个反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