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腥血封刀匣,黄沙渍铁衣。

武衍宋代〕《京口策应戍将归营

老矣犹征调,新从淮上归。
尽知边境事,曾妥寿春围。
腥血封刀匣,黄沙渍铁衣。
奏功均得赏,沽酒醉斜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腥血封刀黄沙铁衣

腥血 xīng xuè
(1).泛指荤腥。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诗:“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
(2).腥气的血。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 元 乃贤 《答禄将军射虎行》:“雕翎射没锦毛摧,厓石崩腾腥血溅。”  ——《漢語大詞典》
封刀 fēng dāo
(1).谓授予使者诛杀大权。犹如俗称“尚方宝剑”,常以黄绫封裹,故称。《旧唐书·第五琦传》:“ 进明 ( 贺兰进明 )未有战功, 玄宗 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 进明 之首。’”《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禄山 反,使 蔡希德 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
(2).将刀封裹,意谓停止杀戮。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越二日入曰:‘兵封刀,行且去,郎活矣!’” 叶圣陶 《金耳环》:“ 席占魁 听熟又想惯了的‘破城明取,三天封刀’的话,不绝地在他脑中闪现。”  ——《漢語大詞典》
匣 xiá《國語辭典》

匣 [ xiá ]

  1.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如:「木匣」、「镜匣」。《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宋·陆游〈长歌行〉:「国雠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2. 牢笼、囚牢。《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温)​被地分投解徐州,送左狱禁勘,恰与刘文政同匣。是夜三更,风雨骤作,温打开匣,脱了枷,同那刘文政跃身从气楼走出。」通「柙」。
黄沙 huáng shā
(1).沙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 崤 函 脱尘垢。” 明 归有光 《初发白河》诗之二:“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 长安 不见花。”
(2).指沙漠地区。《北史·吐谷浑传》:“部内有黄沙,周廻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 唐 刘长卿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3).指人死后的葬地。 唐 李白 《战城南》诗:“ 匈奴 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只因颇识琴书味,风流不久归黄沙。”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若是再禁加,拼代你殞黄沙。”
(4).指牢狱。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青陆芳春动,黄沙旅思催。”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即出黄沙在,何须白髮侵。”参见“ 黄沙狱 ”。  ——《漢語大詞典》
渍 ( 漬 ) zì
渍 [ zì ]
  1. 浸,沤:浸~。淹~。~麻。
  2. 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 染,沾染:~染。渐~。
  4. 地面的积水:~水。~涝。
铁衣(鐵衣)tiě yī
(1).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古乐府《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二:“铁衣包白骨,寳马载红妆。”
(2).借指战士。 唐 高适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筯应啼别离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张翰林诗》:“铁衣远道三军老,白骨中原万鬼新。”
(3).指巡捕,狱卒。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周櫟园 雪夜坐念室中,狱事正急,铁衣周罗户外。”
(4).指铁锈。 唐 刘长卿 《杂咏·古剑》:“铁衣今正涩,寳刃犹可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铁锈》﹝释名﹞:“铁衣。 藏器 曰:‘此铁上赤衣也。刮下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