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哲人夜入梦,遗我一书札。

湛若水明代〕《回宿丕礼晓枕夜梦先师石翁先生正月初三日

鸟鸣客初觉,檐隙光渐发。欲起仍迟留,省事心已折。

哲人夜入梦,遗我一书札。恍惚不可读,意了字灭没。

展转隔幽明,哀歌思盈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哲人夜入一书

哲人 zhé rén
(1).智慧卓越的人。《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 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气鋭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富善 先生也不是什么哲人,也说不上来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书·吕刑》:“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於五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折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法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平心专意,务在得情。”  ——《漢語大詞典》
夜入
宋 苏轼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骈字类编》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1.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2. 做梦:~见。
  3.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遗 ( 遺 ) yí
遗 [ yí ]
  1. 丢失:~失。~落。
  2. 漏掉:~忘。~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8. 抛弃:~弃。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一书(一书)
唐 刘驾 有感 谁遣一书来,灯前问边事。  ——《骈字类编》
札 zhá《國語辭典》

札 [ zhá ]

  1. 古时用以写字的小木片。如:「笔札」、「简札」。《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2. 书信或公文。如:「手札」、「信札」。《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3. 武士胄甲上由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甲叶。《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1. 因灾祸而死。《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