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范成大宋代〕《送郭季勇同年归衡山

天坏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啄喙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平生杏园友,把酒天南陲。
何敢吏朱浮,但喜见紫芝。
问君今何适?旧圃余荒畦。
提携汉阴瓮,岁晚俱忘机。
勿开衡山云,恐惊隐沦栖。
定肯从君游,岁晚攀桂枝。
我亦理吴榜,春湘绿苹齐。
风蒲为谁落,之子同襟期。
丁宁祝融峰,将迎雨枯藜。
一望五千里,共洗蛮烟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拙宦捷径鬓丝

拙宦 zhuō huàn
谓不善为官,仕途不顺。多用以自谦。 唐 宋之问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诗:“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唐 白居易 《初罢中书舍人》诗:“自慙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飡。” 清 吴伟业 《再寄三弟》诗:“拙宦真无计,归谋数口资。”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瀛 也难弟,拙宦不振,畛先勤干,功夭时屯。”  ——《漢語大詞典》
避 bì《國語辭典》

避 [ bì ]

  1. 躲开。如:「避雨」、「避暑」、「避风港」、「退避三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 隐去、离开。如:「避世」、「避讳」。《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
  3. 免、防止。如:「避雷针」、「避孕」。《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脆弱者拜请以避死。」汉·高诱·注:「避,犹免也。」
  4. 让。汉·鼌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唐·杜甫〈饮中八僊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避 [ ​bèi ]

  1. (一)​之又音。
捷径(捷徑)jié jìng
亦作“ 捷逕 ”。
(1).近便的小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隋书·杨尚希传》:“﹝ 杨尚希 ﹞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 迥 方觉,分数十骑自驛路追之,不及。”《司马温公诗话》引 宋 刘子仪 《堠子》诗:“空呈厚貌临官道,大有人从捷逕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扎克塔尔》:“因秘献入番捷径, 阿文成公 得以进兵成功。”
(2).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后多指取巧进身的门路。《楚辞·离骚》:“何 桀 紂 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王逸 注:“言 桀 紂 愚惑……欲涉邪径,急疾为治。” 唐 俞简 《行不由径》诗:“捷径虽云易,长衢岂不平?” 宋 岳珂 《桯史·大小寒》:“ 韩平原 在 庆元 初,其弟 仰胄 为知閤门事,颇与密议,时人谓之大小 韩 。求捷径者争趋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新民会成了政治训练班,给那些功课坏,心里胡涂,而想升官发财的青年辟开一条捷径。他们去受训,而后被派在各机关去做事。”
(3).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中食论》:“往古诸佛,过中不餐,此盖是遣累筌蹄,适道之捷径。” 明 高攀龙 《答念台书》:“弟观千古圣贤心法,只一‘敬’字,捷径无獘。”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七:“她之所以预备学体育,也是不能不走这条生活的捷径,她完全是为了两年毕业后可以不难找到一个位置。”  ——《漢語大詞典》
瘴 zhàng《國語辭典》

瘴 [ zhàng ]

  1. 山林間溼熱蒸鬱的毒氣。大陸地區西南部山區常見。如:「瘴氣」。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鬓丝(鬢絲)bìn sī
    亦作“鬂丝”。 鬓发。 唐 李商隐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鏌利,鬢丝休嘆雪霜垂。” 明 李标 《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鬢丝,孤踪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诗:“世态看蓬转,孤心感髩丝。” 清 徐曼仙 《漫成》诗:“白到鬂丝羞镜影,红多血泪浣衣尘。” 戴望舒 《霜花》诗:“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之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