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战火(戰火)zhàn huǒ
战事;战争。 巴金 《家》二二:“战火虽然平息,可是市面还很混乱,人心还是不安定。”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跟 朝鲜 人民一起,扑灭了敌人点的战火。”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烧 ( 燒 ) shāo
烧 [ shāo ]
- 使东西着火:焚~。燃~。~灼。~毁。
-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水。~饭。~砖。~焊。~蓝。~料。
- 一种烹饪方法:~茄子。~鸡。
- 体温增高:发~。退~。
- 经烘烤制成的饼:~饼。火~。
- 一种烈性白酒:~酒。高粱~。
-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赤壁 chì bì
(1).山名。指 汉献帝 建安 十三年(公元208年) 孙权 与 刘备 联军大破 曹操 军队处。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赤矶山 ,与 汉阳 南 纱帽山 隔 江 相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今 纱帽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昔 周瑜 与 黄盖 诈 魏武 大军处所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 武昌 赤壁 弔 周郎 , 寒溪 西山 寻漫浪。”一说,谓 湖北 蒲圻 西之 赤壁山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 赤壁山 在县( 蒲圻县 )西一百二十里,北临 大江 ,其北岸即 乌林 ,与 赤壁 相对。即 周瑜 用 黄盖 计,焚 曹公 舟船败走处。故 诸葛亮 论 曹公 危於 乌林 是也。”
(2).即 赤鼻矶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辰时,过 赤壁 ,洎 黄州 临皋亭 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 词赋微夸焉。”参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
(2).即 赤鼻矶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辰时,过 赤壁 ,洎 黄州 临皋亭 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 词赋微夸焉。”参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