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

唐顺之明代〕《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二首 其一

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不是班生表人物,徙然杨子戏雕虫。

书字书名吾岂敢,得皮得髓子应同。他年郊畤传中说,倘借名卿孰过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他年郊畤传中名卿

他年 tā nián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漢語大詞典》
郊畤 jiāo zhì
古代祭天地神灵之处。《后汉书·章帝纪》:“要荒四裔……陵践阻絶,骏奔郊畤,咸来助祭。” 李贤 注:“郊畤,祭天处也。《前书音义》曰:‘畤,神灵之居之者。’” 唐 刘禹锡 《伤独孤舍人》诗引:“ 贞元 中,余以御史监祠事, 河南 独孤生 始仕为奉礼郎,有事宗庙郊畤,必与之俱,繇是甚熟。” 清 方苞 《书封禅书后》:“ 武帝 名为敬鬼神之祀,而以封禪合不死,郊畤祕祝,不过与祠神君、灶鬼同意耳!”  ——《漢語大詞典》
传中(传中)
梁书徐勉传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日乃一还宅每还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  ——《韵府拾遗 东韵》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倘 tǎng/cháng《國語辭典》

      倘 [ tǎng ]

      1. 或然、如果。如:「倘然」、「倘若」。《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

      倘 [ cháng ]

      1. 参见「倘佯 」条。
      借 jiè《國語辭典》

      借 [ jiè ]

      1. 暂时向人告贷财物。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
      2. 把财物暂时给他人使用。如:「这支笔借你用一下。」《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
      3. 赞许。《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4. 假托、利用。如:「借刀杀人」、「借题发挥」。
      5. 帮助。《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6. 倚靠、凭借。如:「借重」、「借助」。
      1. 假使、假设。唐·元稹〈遣病〉诗:「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名卿 míng qīng
      有声望的公卿。《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 明 文徵明 《沈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漢語大詞典》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1.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1.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2.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