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妇翁传道世大儒,习俗再使淳古初。

李处权宋代〕《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庾郎吾家千里驹,朝暮勤苦读父书。
少年绰有老成态,月旦考订评乡闾。
明当别我择贤妃,结束琴剑谁挽裾。
春空吹晴惠风畅,烟草弄色和气舒。
野桥融洩柳絮合,石岸惨怆鸣鶢鶋。
乘龙有期弗获饯,数椽政葺渊明庐。
旅愁冥思莫排遣,离恨挂臆难扫除。
况当春晚气暄淑,著体欲醉甘体如。
修程所嘱盖养摄,礼毕早办双飞舆。
妇翁传道世大儒,习俗再使淳古初。
稔知贤舅继家学,子如从之师有余。
归来阿叔待审订,义路礼门从广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妇翁传道大儒习俗使淳古

妇翁(婦翁)fù wēng
妻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昔 直不疑 无兄,世人谓之盗嫂; 第五伯鱼 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旧唐书·杨於陵传》:“ 於陵 自 江西 府罢,以妇翁权幸方炽,不欲进取,乃卜筑於 建昌 ,以读书山水为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知县对那女壻説道:‘你妇翁真是个聪明的人,若不是这遗书,家私险被你佔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狂奔二十餘里,至 相国庄 ,已届亥初,识其妇翁门,急叩不已。”  ——《漢語大詞典》
传道(傳道)chuán dào
(1).转述;传说。《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铜雀臺”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载 三国 魏 曹操 《十二月己亥令》:“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 东柯谷 ,淡藏数十家。”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2).指传说之事。《周礼·夏官·训方式》:“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 注:“传,世世所传説往古之事也。”
(3).儒家谓传授圣贤之道。 唐 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清 戴名世 《樊川书院碑记》:“大贤所临,流泽甚溥,传道解惑,邦人鼓舞。”
(4).指宗教家宣传教旨。 郑振铎 《大佛寺》:“他嗤笑那些专诚的朝山者,传道者,烧香者,忏悔者。”  ——《漢語大詞典》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1.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2.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3.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5.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6.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7.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1.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2.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3.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大儒 dà rú
(1).儒学大师。《荀子·儒效》:“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 桀 跖 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 、 子弓 是也。”《荀子·儒效》:“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2).泛指学问渊博的人。《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 关西 大儒。” 唐 韩愈 《读荀》:“‘六经’与百家之説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春闈里纷纷大儒,难道是没爹娘的孩儿方去。”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当世数大儒,如君号名宿。”  ——《漢語大詞典》
习俗(習俗)xí sú
(1).习惯风俗。《荀子·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 会稽 ,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明 刘基 《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诗:“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杨朔 《上尉同志》:“他忽然张开胳臂,一把抱住我。这不是东方的习俗,但我们抱起来了,抱得紧紧的。”
(2).犹流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河上公 ﹞以所注《老子》授 文帝 ,因衝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  ——《漢語大詞典》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1.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2.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4.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5.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淳古 chún gǔ
淳厚古朴。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 明 胡应麟 《诗薮·杂言》:“按四章体气如一,皆四字为句,辞虽淳古,而意极典明,当出一人之手,是为 邹 作无疑。”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