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壮心(壯心)zhuàng xīn
豪壮的志愿,壮志。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大过》:“钟鼓夜鸣,将军壮心; 赵国 雄勇,鬭死 滎阳 。”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唐 钱起 《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诗:“白髮壮心死,愁看国步移。” 宋 陆游 《书愤》诗:“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公知为我故,悲歌壮心溢。”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廿载江湖负壮心,终看 吴 越 岁星临。” ——《漢語大詞典》
凌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名- 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 姓。如唐代有凌準。
- 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 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踰越、超過。《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通「陵」。
- 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青云(青雲)qīng yún
(1).青色的云。《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汉书·扬雄传上》:“青云为纷,虹霓为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帝 以 汉 中平 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
(2).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楚辞·远游》:“涉青云以汎滥兮,忽临睨夫旧乡。” 晋 傅玄 《历九秋篇》诗:“ 齐 謳 楚 舞纷纷,歌声上激青云。” 宋 叶适 《送郭黄中》诗:“ 雁山 削玉上青云,仙侣常游遣俗纷。”《水浒传》第六回:“旛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依稀侵碧汉。”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站在 武汉 长江大桥 上……头也有点发晕,如置身青云之上。”
(3).喻高官显爵。《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顿首言死罪,曰:‘ 贾 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汉 扬雄 《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宋 司马光 《和任屯田感旧叙怀》:“自致青云今有几?化为异物已居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又有那身在青云之上,拔人淤泥之下。”
(4).喻谋取高位的途径。 明 汪錂 《春芜记·悲秋》:“肝胆自怜白首,功名谁借青云。”参见“ 青云路 ”。
(5).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论》“其 良平 之亚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张子房 青云之士,诚非 陈平 之伦。”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 黄石 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
(6).指青云之士。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仇兆鳌 注:“青云,指文士之追随者。” 宋 王安石 《葛兴祖挽辞》:“忆随诸彦附青云,场屋声名看出羣。” 清 恽敬 《答董牧唐》:“敬幸附青云,而生平未得一见。”参见“ 青云士 ”。
(7).谓隐居。《南史·齐衡阳王钧传》:“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闥,而意在青云。”《云笈七籤》卷一○七:“遂拜表解职,求託巖林,青云之志,于斯始矣。”
(8).喻黑发。 唐 李贺 《大堤曲》:“青云教綰头上曲,明日与作耳边璫。”
(9).古指春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漢語大詞典》
(2).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楚辞·远游》:“涉青云以汎滥兮,忽临睨夫旧乡。” 晋 傅玄 《历九秋篇》诗:“ 齐 謳 楚 舞纷纷,歌声上激青云。” 宋 叶适 《送郭黄中》诗:“ 雁山 削玉上青云,仙侣常游遣俗纷。”《水浒传》第六回:“旛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依稀侵碧汉。”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站在 武汉 长江大桥 上……头也有点发晕,如置身青云之上。”
(3).喻高官显爵。《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顿首言死罪,曰:‘ 贾 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汉 扬雄 《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宋 司马光 《和任屯田感旧叙怀》:“自致青云今有几?化为异物已居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又有那身在青云之上,拔人淤泥之下。”
(4).喻谋取高位的途径。 明 汪錂 《春芜记·悲秋》:“肝胆自怜白首,功名谁借青云。”参见“ 青云路 ”。
(5).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论》“其 良平 之亚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张子房 青云之士,诚非 陈平 之伦。”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 黄石 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
(6).指青云之士。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仇兆鳌 注:“青云,指文士之追随者。” 宋 王安石 《葛兴祖挽辞》:“忆随诸彦附青云,场屋声名看出羣。” 清 恽敬 《答董牧唐》:“敬幸附青云,而生平未得一见。”参见“ 青云士 ”。
(7).谓隐居。《南史·齐衡阳王钧传》:“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闥,而意在青云。”《云笈七籤》卷一○七:“遂拜表解职,求託巖林,青云之志,于斯始矣。”
(8).喻黑发。 唐 李贺 《大堤曲》:“青云教綰头上曲,明日与作耳边璫。”
(9).古指春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漢語大詞典》
豪气(豪氣)háo qì
(1).桀骜蛮横的习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礼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公过矣,尝 陈登 豪气, 杜牧 粗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即或乡里愚民,山村豪气,偶因鹅鸭之争,致起雀角之忿,此不过借官宰之一言,以为平定而已。”参见“ 豪气元龙 ”。
(2).豪迈的气概。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见 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 柳亚子 《送太一入粤》诗:“豪气吞 云梦 ,神交歷岁年。” ——《漢語大詞典》
(2).豪迈的气概。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见 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 柳亚子 《送太一入粤》诗:“豪气吞 云梦 ,神交歷岁年。” ——《漢語大詞典》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动-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长虹(長虹)cháng hóng
(1).指虹彩。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轩惝惘於长虹,阶侘傺於奔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
(2).喻长拱桥。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之二:“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明 王逢 《题垂虹桥亭》诗:“长虹垂絶岸,形势压 东吴 。” ——《漢語大詞典》
(2).喻长拱桥。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之二:“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明 王逢 《题垂虹桥亭》诗:“长虹垂絶岸,形势压 东吴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