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蚤闻曾氏传忠恕,复忆刘几置墨庄。

邓雅元代〕《寄曾孙稼刘彦文二公俱授徒清江

蚤闻曾氏传忠恕,复忆刘几置墨庄。乔木至今齐阀阅,众星犹自焕文章。

两家托好丝萝旧,百里携书道路长。为写新吟寄飞雁,暮云翘首意苍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忠恕墨庄

蚤 zǎo《國語辭典》

蚤 [ zǎo ]

  1. 隱翅目昆蟲的總稱。約一千六百多種。頭小體肥,無翅,腳上有棘刺,後腳發達,善跳躍。寄生於人、貓及鼠等動物身上,以吸食血液為生。為重要的傳染病媒。俗稱為「跳蚤」。
  2. 早晨。《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通「早」。
  1. 時間提前的。《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明日莫管天晴下雪, 蚤些走罷。」通「早」。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忠恕 zhōng shù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置 zhì《國語辭典》

置 [ zhì ]

  1. 释放、赦免。《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2. 废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
  3. 安放。如:「本末倒置」。《书经·说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诸其左右。」
  4. 建立、设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史记·卷五·秦本纪》:「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5. 购买、添加。如:「置产」。
  1. 驿车、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墨庄(墨莊)mò zhuāng
指藏书;书丛。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文学·收书》:“ 刘式 死,其妻聚书千餘卷,指示诸子曰:‘此汝父尝谓此为墨庄,今貽汝辈,为学植之具。’”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四十:“家伯查浦老人……一日饮 遂閒堂 ,留别主人云:‘……客位新咨目,书丛旧墨庄。’”又如 宋 张邦基 著有《墨庄漫录》十卷,自序称性喜藏书,因将自己的寓所取名 墨庄 ,并以为书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