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牖恍见飞禽。
夜钝藏声,灯幽迸焰,湛霄抛雨无心。看经幡失雾,月上青林。
雪痕依约寒云里,待磨洗、山脊森森。江喧岸惧,墙颓光裂,都入虚衾。
西牖恍见飞禽。怅花梢立露,荒梦难寻。正临渊冻驿,羊齿丛深。
一樽弃我如尸卧,魇愁魄、睡老春阴。宵阑似水,轻烟笼屋,人影沉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牖
唐 柳泌 玉清行 西牖日门开,南衢星宿疏。 ——《骈字类编》
恍 huǎng《國語辭典》
恍 [ huǎng ]
形- 参见「恍惚 」条。
- 仿佛、好像。如:「恍如隔世」。宋·苏轼〈满江红·清颍东流〉词:「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红楼梦·第三回》:「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 突然、猛然。如:「恍然大悟」。《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听说,心下恍悟道:『恁般说,莫不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飞禽(飛禽)fēi qín
飞鸟。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状似走兽,或象飞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波矣。” 徐迟 《黄山记》:“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