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曙光接海色,微雨兼飞霙。

郑潜明代〕《穷年守岁五首 其五

穷年坐未尽,新岁行相迎。曙光接海色,微雨兼飞霙。

振衣趋幕府,矫首瞻祌京。缥缈鹓鹭班,中有韦布行。

吾生胡独难,奔走事远征。五见海峤春,万邦怀圣明。

举酒寿天地,当饮不尽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曙光海色微雨飞霙

曙光 shǔ guāng
(1).黎明的阳光。 唐太宗 《除夜》诗:“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明 高启 《御沟观鹅》诗:“白雪泛金塘,羣翻动曙光。” 丁玲 《阿毛姑娘》:“她趁着一点点曙光跑出家门。”
(2).比喻美好的前景。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  ——《漢語大詞典》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海色 hǎi sè
(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唐 祖咏 《江南旅怀》诗:“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宋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元 宋无 《日出》诗:“金乌摇上浪如堆,万象分明海色开。”
(2).将晓时的天色。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鸡鸣海色动,謁帝罗公侯。” 王琦 注引 杨济贤 曰:“海色,晓色也。鸡鸣之时,天色昧明,如海气矇矓然。”  ——《漢語大詞典》
微雨
细雨  ——《整理自网络》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1.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2.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3.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4.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1.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飞霙(飛霙)fēi yīng
即飞英。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帘疏见飞霙,窗静闻落屑。” 清 唐孙华 《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去岁衝寒舟一叶,孤村远岸明残雪。今年客馆对飞霙,剥啄无人履声絶。”参见“ 飞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