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只少义爻象与彖。书云孝于复友于,鼠食黍苗三岁宦。
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鄱阳石泐五百年,中郎听远焦桐爨。
岂惟西江补典故,龙光紫气卿云缦。方今圣人崇实学,六籍中天森炳焕。
群言壹禀醇乎醇,如日方升旦复旦。诸生切磋函雅故,不独雕琢工文翰。
宫墙斋庑探星宿,清庙明堂列圭瓒。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石经(石經)shí jīng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漢語大詞典》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漢語大詞典》
未及 wèi jí
(1).没有来得及。《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大王举 梁 楚 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 河 北也。”《后汉书·侯霸传》:“惟 霸 积善清絜,视事九年……未及爵命,奄然而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丫鬟未及答应,大夫急急揩抹乾净,即伸手桌子上去取烛臺过来,揑在手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还未及开言, 张太太 的话也来了,説:‘这么着好哇!’”
(2).不曾涉及。 唐 张泌 《惆怅吟》:“ 江淹 彩笔空留恨, 庄叟 玄谈未及情。” ——《漢語大詞典》
(2).不曾涉及。 唐 张泌 《惆怅吟》:“ 江淹 彩笔空留恨, 庄叟 玄谈未及情。” ——《漢語大詞典》
洪家 hóng jiā
洪门的别称。详“ 洪帮 ”。 ——《漢語大詞典》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形-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抵 dǐ《國語辭典》
抵 [ dǐ ]
动- 顶、支撑。如:「手抵著下巴。」、「用根棍子把门抵住。」
- 挡、抗拒。《水浒传·第六三回》:「如今宋江领了兵围城,贼寇浩大,不可抵敌。」
- 价值相当,可互相顶换。如:「抵债」、「一命抵一命」。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互相抵消。如:「收支相抵」。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词:「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 到达。如:「安抵家门」、「行抵某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 冲突、触犯。如:「你的话前后相抵,矛盾极了!」《汉书·卷四·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通「牴」。
- 投掷。《文选·张衡·东京赋》:「藏金于山,抵璧于谷。」
- 大抵:总括之词。如:「其余情,大抵如此。」
抵 [ zhǐ ]
动- 击、轻敲。《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莱 ( 萊 ) lái
莱 [ lái ]
- 藜。
- 〔~菔〕萝卜的别称。
- 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政烦赋重,田~多荒”。
籀书(籀書)zhòu shū
即籀文。 清 黄光昇 《怀许受先》诗:“此去 桥门 摹石鼓,籀书难读益思君。”参见“ 籀文 ”。 ——《漢語大詞典》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