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翁方刚清代〕《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只少义爻象与彖。书云孝于复友于,鼠食黍苗三岁宦。

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鄱阳石泐五百年,中郎听远焦桐爨。

岂惟西江补典故,龙光紫气卿云缦。方今圣人崇实学,六籍中天森炳焕。

群言壹禀醇乎醇,如日方升旦复旦。诸生切磋函雅故,不独雕琢工文翰。

宫墙斋庑探星宿,清庙明堂列圭瓒。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始邯郸怀

正始 zhèng shǐ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 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 清 方苞 《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卢 骆 王 杨 ,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 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齐己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 贾岛 存 正始 , 王维 留格言。”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 正始体 ”。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误 ( 誤 ) wù
误 [ wù ]
  1.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2. 耽搁:耽~。
  3.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4.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邯郸(邯鄲)hán dān
(1).古地名。今 河北省 邯郸市 。 春秋 时, 卫 地,后属 晋 。公元前386年 赵敬侯 自 晋阳 徙都 邯郸 。 秦王 政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 邯郸郡 。 三国 、 魏 、 晋 为 广平郡 , 隋 开皇 中改置县, 唐 、 宋 、 金 、 元 因之。《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汉书·地理志下》:“ 邯郸 北通 燕 涿 ,南自 郑 卫 , 漳 河 之间一都会也。” 清 陈维嵩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 邯郸 年少春衫緑,鸣筝竞唱《棠村曲》。”
(2). 战国 赵 都 邯郸 ,因以为 赵 的代称。《竹书纪年·显王》:“六年,我师伐 邯郸 ,取 列人 。我师伐 邯郸 ,取 肥 。”《竹书纪年·显王》:“十六年…… 邯郸 之师败我于 桂陵 。”
(3).《邯郸曲》《文选·鲍照〈舞鹤赋〉》:“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 张铣 注:“ 邯郸 善为歌曲。”参见“ 邯郸曲 ”。
(4).稻粱的一种。《管子·地员》:“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櫄,其粟大。”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此盖稻粱之属也……其种有大小,古人因名为大邯郸、细邯郸矣。”
(5).复姓。 汉 有 邯郸义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
淳 chún/zhūn《國語辭典》

淳 [ chún ]

  1. 浓厚。《红楼梦·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2. 笃厚、朴实的。如:「民风淳朴」。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1. 质朴。《淮南子·齐俗》:「衰世之俗,……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 相配对。《左传·襄公十一年》:「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
隶 ( 隸 ) lì/dài《國語辭典》

隶 [ dài ]

  1. 及、到。《說文解字·隶部》:「隶,及也。……從後及之也。」同「逮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估 gū/gù《國語辭典》

估 [ gū ]

  1. 評定、推算。如:「估價」、「估計」、「評估」。《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前日新買了一匹馬,身材倒也還好,你估一估,值個甚麼價?」《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金銀的數目多少,都料估得出來。」

估 [ gù ]

  1. 參見「估衣 」條。

估 [ ​gǔ ]

  1. (一)​之又音。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瓘 guàn《國語辭典》

瓘 [ guàn ]

  1. 一种玉石。《说文解字·玉部》:「瓘,玉也。」《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汉·郑玄·注:「瓘,珪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