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淮宁向子韶,建康杨邦乂。

释函可明代〕《秋思新泪

新泪拭不乾,古泪已及趾。二仪清浊分,伤心从此起。

裸虫日汹汹,圣人凿其知。饮食藏兵戈,结绳开祸始。

黄帝学道流,剪灭神农裔。蚩尤纵无良,榆罔恶未极。

大哉夏禹功,泽流应万祀。当桀放南巢,扈从何名字。

直待采薇人,兄弟标忠义。忠义既以明,天下争一死。

荀息殉遗孤,明知是无益。蒯聩命躯车,其仆乃结辔。

画邑布衣流,悬树续齐祀。豫让行何苦,漆身乞于市。

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后世。汉祚当衰微,英雄纷举事。

臧洪据地时,陈容忽扬袂。当日同座人,胡为空太息。

卓哉巴郡守,断头心罔贰。晋惠昔蒙尘,百官皆散溃。

独有嵇侍中,衣血足捍卫。周顗急呼天,卞壶长卧地。

此外亦寥寥,閒居谈名理。唐有藩镇难,诸公何慷慨。

张兴解其尸,张巡抉其齿。杲卿更愤激,钩舌詈不已。

阿弟死希烈,自草表与志。屈强德宗朝,刘乃段秀实。

夺笏直唾面,投床遂不食。乃有孙节度,受锯无绌志。

宋代光前古,编简难尽纪。载观靖康初,十人辟和议。

第一欧阳珣,恸哭深州外。徽言閤室焚,仗剑语将士。

令峸坚执膝,终不拜犬彘。若水挝破唇,彦先刃左臂。

痛惜岳家军,十年一朝弃。淮宁向子韶,建康杨邦乂。

不作他邦臣,宁作赵氏鬼。北兵括地来,屈指数李芾。

取酒饮家人,遍刃无遗类。幕属及潭民,举族多自缢。

林满井无虚,激厉乃如此。亦有赵卯发,亦有江万里。

亦有宣抚陈,亦有少保李。节义或一双,积尸或如垒。

或赴沼自明,或指腹自誓。广王终崖门,陆张随入海。

于赫文文山,义尽仁乃至。平日读诗书,庶几可无愧。

乾坤扫荡来,圣神广栽植。烈烈复轰轰,又非宋代比。

书以白银管,藏以黄金匮。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我欲从头哭,泪尽东海水。白日且吞声,歌咏聊尔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建康

淮 huái《國語辭典》

淮 [ huái ]

  1. 参见「淮河 」条。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韶 sháo《國語辭典》

韶 [ sháo ]

  1. 相传为古代虞舜时的乐曲名称。《说文解字·音部》:「韶,虞舜乐也。」
  2. 姓。如晋代有韶石。
  1. 美好的。如:「韶光易逝」。南朝宋·鲍照〈发后渚〉诗:「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建康
晋书元帝纪备百官立宗庙社稷于建康  ——《韵府拾遗 阳韵》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邦 bāng《國語辭典》

邦 [ bāng ]

  1. 古时诸侯的封土,大的称为「邦」,小的称为「国」。《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汉·郑玄·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2. 泛称国家。如:「友邦」、「邻邦」、「联邦」、「盟邦」、「多难兴邦」。《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所杂种。」
乂 yì《國語辭典》

乂 [ yì ]

  1. 割草。刈的本字。《說文解字·丿部》:「乂,芟艸也。」
  2. 治理。《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齊懷王劉閎傳》:「保國乂民,可不敬與!」唐·韓愈〈爭臣論〉:「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1. 安定、平靜。《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文選·張衡·東京賦》:「區宇乂寧,思和求中。」
  1. 才德出眾的人。《書經·皋陶謨》:「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官方與能,英乂克舉。」

乂 [ ài ]

  1. 懲戒。《新唐書·卷一○○·裴矩傳》:「太宗即位,疾貪吏,欲痛懲乂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