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永嘉渡仓卒,内难纷如氂。

黄景仁清代〕《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

眼界彻上下,忠义不可逃。大觉上上乘,立脚宜坚牢。

明季益然师,大节丘山高。夙业秉奇慧,四大穷秋毫。

偶然俯尘世,怨水流滔滔。置身君父间,穷数百六遭。

二十举孝廉,抚事心忉忉。愤此蛾子蠢,发箧穷豹韬。

永嘉渡仓卒,内难纷如氂。奇祸知不远,手少尺柄操。

倾家结流亡,破胆同煎熬。杭睦越峤户,浙水为长濠。

一一聚米筹,夜卧常枕韬。建业一失守,奋呼骤霜䬞。

思文入汀漳,遥应鸣金鼛。草间拜郎爵,转战折戟𢧴。

一举事不成,天命堪哀嗷。扬帆度浙海,草草押旌旄。

军中援司马,慷慨君恩叨。左支复右绌,丝尽不可缫。

填海有精卫,负陆无巨鳌。胶舟再沦覆,只影窜棘蒿。

全身入西竺,从此离尘嚣。诛茅吴山颠,樾黑峰㟹嶆。

疮瘢洗涧瀑,剑术教猿猱。夜诵感石裂,泉声应嘈嘈。

接食鸟入手,食罢仍翔翱。灵异难殚述,一二传无謟。

从子故乡来,短衣缚祇裯。迎之返黄海,卓锡观云涛。

中途与相约,归可语尔曹。五日当过我,相待留浊醪。

如期众毕集,语意悲且豪。长歌以当哭,歌旨拟楚《骚》。

歌罢起如室,众意皆惊慅。排闼入相视,趺坐衣垂绦。

呼之已圆寂,是日风怒饕。挂壁何所有,血污留战袍。

始知西来旨,成佛不放刀。朴实得头地,可与群魔鏖。

低眉与努目,一理事不劳。感激壮士心,闻者皆悲号。

曾传瘗塔所,即在兹山皋。万索不可得,但见狐鼠嗥。

嗟嗟长虹气,深闭林橚糁。空山一俯仰,荐尔无溪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永嘉仓卒内难

永嘉 yǒng jiā
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县。例如:展转四明天台,以至永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漢語大詞典》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1.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1.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仓卒(倉卒)cāng cù
亦作“ 仓猝 ”。
(1).匆忙急迫。《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临事仓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取而自铸,遂致怨咨,以为破坏两州,事起仓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个事不比别样的事,仓卒不得。”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如何俳语笑仓猝, 潁 滨一老犹相詆。” 巴金 《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2).非常事变。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遭巫蛊仓卒之难。”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岂知秋禾登,贫窶有仓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平东将军 蔡祐 下马步鬭,左右劝乘马以备仓猝。”  ——《漢語大詞典》
内难(内難)nèi nán
(1).内乱。一般指国家内部的变乱。《易·明夷》:“内难而能正其志, 箕子 以之。”《旧唐书·韦处厚传》:“ 宝历 季年,急变中起, 文宗 底绥内难,詔命将降,未有所定。”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文庙 起兵靖内难,帷幄之功惟 姚少师 广孝 。”
(2).指家庭内部的变故。 明 徐渭 《赠严宗源序》:“余固能琴,今以内难縶,乐往悲来,往往思一鼓而琴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1.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2.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氂 máo《國語辭典》

氂 [ lí ]

  1. 同「犛 」。參見「犛牛 」條。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其地多氂,尾大而有力,亦能負重。」
  2. 馬尾。《淮南子·說山》:「執而不釋,馬氂截玉。」漢·高誘·注:「氂,馬尾也。」
  3. 長毛。《列子·湯問》:「昌以氂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閒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後漢書·卷一七·岑彭傳》:「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4. 硬而捲曲的毛。《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唐·顏師古·注:「毛之強曲者曰氂。」同「斄 」。

氂 [ ​máo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