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形-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形-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 參見「大夫 」條。
募 mù《國語辭典》
募 [ mù ]
动- 广求、召集。如:「招募」、「募捐」、「募款」。《荀子·议兵》:「若夫招近募选,隆执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
勇健 yǒng jiàn
勇敢强健。《三国志·魏志·轲比能传》:“ 軻比能 本小种 鲜卑 ,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三国演义》第五八回:“ 操 出马於门旗下,看 西凉 之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冰心 《从八宝山归来》:“我凭窗望着这位年轻老师勇健地走去的背影,心里暖烘烘地。” ——《漢語大詞典》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蹶张(蹶張)jué zhāng
亦作“蹷张”。
(1).以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谓勇健有力。《史记·张丞相列传》:“ 申屠丞相 嘉 者, 梁 人,以材官蹶张从 高帝 击 项籍 ,迁为队率。”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勇健有材力开张。’ 如淳 曰:‘材官之多力,能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 宋 王禹偁 《射弩》诗:“蹷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 清 陶澄 《当垂老别》诗:“大募勇健儿,蹶张守隖壁。”
(2).借指弩箭。 明 高濂 《怀远大将军赵公神道碑铭》:“公巡城至东门,敌发蹶张,中其腰膂,箭深入约六寸,公即拔出之。”
(3).气势汹汹的样子。 清 朱实发 《前溪新乐府》:“夺斛不许官平量,少不遂意势蹶张。”
(4).以手足支撑物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於寝牀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牀而负焉。”
(5).引申为勉力支拄。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才大者声色不动,指顾自如。 太白 五言妙於神行, 昌黎 不无蹶张矣,取其意规於正,雅道未凘。” ——《漢語大詞典》
(1).以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谓勇健有力。《史记·张丞相列传》:“ 申屠丞相 嘉 者, 梁 人,以材官蹶张从 高帝 击 项籍 ,迁为队率。”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勇健有材力开张。’ 如淳 曰:‘材官之多力,能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 宋 王禹偁 《射弩》诗:“蹷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 清 陶澄 《当垂老别》诗:“大募勇健儿,蹶张守隖壁。”
(2).借指弩箭。 明 高濂 《怀远大将军赵公神道碑铭》:“公巡城至东门,敌发蹶张,中其腰膂,箭深入约六寸,公即拔出之。”
(3).气势汹汹的样子。 清 朱实发 《前溪新乐府》:“夺斛不许官平量,少不遂意势蹶张。”
(4).以手足支撑物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於寝牀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牀而负焉。”
(5).引申为勉力支拄。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才大者声色不动,指顾自如。 太白 五言妙於神行, 昌黎 不无蹶张矣,取其意规於正,雅道未凘。” ——《漢語大詞典》
守 shǒu《國語辭典》
守 [ shǒu ]
名- 官职、职责。《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饮酒。」
- 职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长官。如:「郡守」、「太守」。
- 节操、品性。如:「操守」。《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 姓。如宋代有守恭。
- 防卫、保护。如:「防守」、「驻守」、「坚守」。
- 保持、坚持。如:「守信」、「守节」、「墨守成规」、「守身如玉」。
- 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规律」。
- 等待。如:「守候」、「独守」、「守岁」、「空守一夜」。
- 依赖、依傍。《水浒传·第一八回》:「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守 [ shòu ]
- 通「狩」。
坞壁(塢壁)wù bì
防御用的土堡,土障。《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又於 扶风 、 汉阳 、 陇道 作坞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周书·段永传》:“时有贼魁 元伯生 ,率数百骑,西自 崤 潼 ,东至 巩 洛 ,屠陷坞壁,所在为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绪言:“﹝豪强﹞强迫更穷苦的农民当奴隶,又筑起无数坞壁,迫使徒附当部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