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到处足种此,岭北居人稀见之。
班枝花,光烨烨,照耀交州二三月。
交州人家花满城,满城花开未抽叶。
焜煌隔水散霞彩,幂历缘空张锦缬。
信非韩郎丹染根,恐是杜宇啼成血。
啼成血,著树枝,点缀秾芳也自奇。
岭南到处足种此,岭北居人稀见之。
秾芳晓落花时雨,东家西家具鸡黍。
当门笑拾玛瑙钟,持向城南踏春去。
交州地暖春归早,一夕东风为谁老。
翠苞半拆渐吐绵,雪花填满行人道。
越娃携筐争采绵,采绵盈筐胜万钱。
搓就琼簪腻如茧,丝成冰缕细如烟。
细如烟,千万缕,绵绵到底知几许?的的灯煤夜结花,轧
轧机声暗相语。
停梭掩袂那得眠,吉贝相将下机杼。
并刀裁剪秋江云,与郎为衣白且新。
乡社年丰载春酒,郎试新衣赛海神。
从今只种班枝树,开花结子两成趣。
劝郎切莫种垂杨,引惹长条系愁绪。
交州人家花满城,满城花开未抽叶。
焜煌隔水散霞彩,幂历缘空张锦缬。
信非韩郎丹染根,恐是杜宇啼成血。
啼成血,著树枝,点缀秾芳也自奇。
岭南到处足种此,岭北居人稀见之。
秾芳晓落花时雨,东家西家具鸡黍。
当门笑拾玛瑙钟,持向城南踏春去。
交州地暖春归早,一夕东风为谁老。
翠苞半拆渐吐绵,雪花填满行人道。
越娃携筐争采绵,采绵盈筐胜万钱。
搓就琼簪腻如茧,丝成冰缕细如烟。
细如烟,千万缕,绵绵到底知几许?的的灯煤夜结花,轧
轧机声暗相语。
停梭掩袂那得眠,吉贝相将下机杼。
并刀裁剪秋江云,与郎为衣白且新。
乡社年丰载春酒,郎试新衣赛海神。
从今只种班枝树,开花结子两成趣。
劝郎切莫种垂杨,引惹长条系愁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岭南(嶺南)lǐng nán
指 五岭 以南的地区,即 广东 、 广西 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龙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郎将。” 宋 苏轼 《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 岭 南人。”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 岭 南归,吾父自至 萧爽楼 谓 芸 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漢語大詞典》
到处(到處)dào chù
处处,各处。 唐 李山甫 《寒食》诗:“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小麦也都淹没在野草里,到处都是攀地龙和野苇子。”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富裕。如:「富足」。
-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副- 过分。参见「足恭 」条。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名-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岭北(嶺北)lǐng běi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云暖採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2).特指 五岭 以北。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偑服者。 岭 北人极爱之。”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无心思 岭 北,猿鸟莫相撩。” ——《漢語大詞典》
(2).特指 五岭 以北。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偑服者。 岭 北人极爱之。”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无心思 岭 北,猿鸟莫相撩。” ——《漢語大詞典》
居人 jū rén
(1).家居的人。《诗·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唐 罗邺 《早发宜陵即事》诗:“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行子谁停轡,居人尚掩闺。”
(2).居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震裂。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旧唐书·食货志上》:“ 赞 请税京师居人屋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断肠草》:“而身自走通衢,呼集居人。”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近来謡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 ——《漢語大詞典》
(2).居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震裂。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旧唐书·食货志上》:“ 赞 请税京师居人屋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断肠草》:“而身自走通衢,呼集居人。”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近来謡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