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陈宝藏之所珍,或堆铁冶之所弃。
胪言峡山天下奇,欲观愁隔三千里。
常恐因循孤此兴,非假夤缘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门愁凋敝。
忻然谓我便登陆陟。久矣与同臭味。
何尝佳处倦扶藜,莫惮西征共行李。
绣旆前驱抵江陵,画鹢迎车舣沙市。
长年槌鼓转般头,川后回风送旂尾。
侵寻岸石惬幽赏,汹涌波涛反轻视。
雾船烟缆恣深游,露宿风餐浥清气。
百巧千奇类神工,纷至沓来恼吟思。
取句未佳恐难操,传笔欲书还复止。
去岁延陵骇心目,指摘形容写行记。
今年江夏袭见闻,掇拾绪馀循故事。
试以七言用檃括,庶几二妙相表里。
或若洞户之谽谺,或若楼台之峻峙。
或若香山之插炉,或若笔架之横几。
或遮护如重帘幙,或张展如大旂帜。
或戍削如城堞高,或森列如刀剑锐。
或若蕉叶之斜纹,或若莲花之叠起。
或若顶相之初净,或若蓬头之未理。
或剥落为枯松身,或刻画为古篆体。
或斧伤而痕迹乱,或锯解而缝罅细。
或如秋瓜作四分,或如笼饼裂十字。
或如白盐之浮霜,或如红霞之散绮。
或陈宝藏之所珍,或堆铁冶之所弃。
或累百姓块而不危,或悬一发而欲坠。
或飞磴而可扪天,或断崖而无立地。
或窝如狐兔之穴,或窈如蛇閟。
或整如排立之衙,或鬌如对髽上髻。
或皎如日光玉洁,或霭如云碧烟翠。
或蜂腰而或蟆吻,或牛头或马耳,
或鸾飘而或凤翥,或猫伏而或羊跪。
或如皷卧如盘擎,或如幢垂如盖倚。
或如塔孤如桥拱,或如壁立如屏翳。
或激卧鲸之冲波,八月潮生怒不已。
或送垂虹之飞瀑,四时雪缟莹无比。
或如壮士之宵征,十十五五相拥蔽。
或如醉人之春游,两两三三互牵拽。
变怪纷然莫鹤状,约略陈之可推类。
百篇须赋谪仙才,一石难施王宰技。
是时致身何萧爽,几月清魂无梦寐。
弱水蓬莱何用到,孤岸落伽宁有此。
由来介性不婚宦,聊寓闲情在山水。
既贪清致豁心胸,仍须长语琢肝肺。
糟糠虽恶饥者厌,土炭无味病者嗜。
万事终然总是空,一物未忘犹有累。
况闻南山韩退之,不及北征杜子美。
议论从公何足凭,唯阿相去真能几。
浮屠公案无尽话,维摩法门不容喙。
昭文不鼓无成亏,乞就先生参此意。
常恐因循孤此兴,非假夤缘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门愁凋敝。
忻然谓我便登陆陟。久矣与同臭味。
何尝佳处倦扶藜,莫惮西征共行李。
绣旆前驱抵江陵,画鹢迎车舣沙市。
长年槌鼓转般头,川后回风送旂尾。
侵寻岸石惬幽赏,汹涌波涛反轻视。
雾船烟缆恣深游,露宿风餐浥清气。
百巧千奇类神工,纷至沓来恼吟思。
取句未佳恐难操,传笔欲书还复止。
去岁延陵骇心目,指摘形容写行记。
今年江夏袭见闻,掇拾绪馀循故事。
试以七言用檃括,庶几二妙相表里。
或若洞户之谽谺,或若楼台之峻峙。
或若香山之插炉,或若笔架之横几。
或遮护如重帘幙,或张展如大旂帜。
或戍削如城堞高,或森列如刀剑锐。
或若蕉叶之斜纹,或若莲花之叠起。
或若顶相之初净,或若蓬头之未理。
或剥落为枯松身,或刻画为古篆体。
或斧伤而痕迹乱,或锯解而缝罅细。
或如秋瓜作四分,或如笼饼裂十字。
或如白盐之浮霜,或如红霞之散绮。
或陈宝藏之所珍,或堆铁冶之所弃。
或累百姓块而不危,或悬一发而欲坠。
或飞磴而可扪天,或断崖而无立地。
或窝如狐兔之穴,或窈如蛇閟。
或整如排立之衙,或鬌如对髽上髻。
或皎如日光玉洁,或霭如云碧烟翠。
或蜂腰而或蟆吻,或牛头或马耳,
或鸾飘而或凤翥,或猫伏而或羊跪。
或如皷卧如盘擎,或如幢垂如盖倚。
或如塔孤如桥拱,或如壁立如屏翳。
或激卧鲸之冲波,八月潮生怒不已。
或送垂虹之飞瀑,四时雪缟莹无比。
或如壮士之宵征,十十五五相拥蔽。
或如醉人之春游,两两三三互牵拽。
变怪纷然莫鹤状,约略陈之可推类。
百篇须赋谪仙才,一石难施王宰技。
是时致身何萧爽,几月清魂无梦寐。
弱水蓬莱何用到,孤岸落伽宁有此。
由来介性不婚宦,聊寓闲情在山水。
既贪清致豁心胸,仍须长语琢肝肺。
糟糠虽恶饥者厌,土炭无味病者嗜。
万事终然总是空,一物未忘犹有累。
况闻南山韩退之,不及北征杜子美。
议论从公何足凭,唯阿相去真能几。
浮屠公案无尽话,维摩法门不容喙。
昭文不鼓无成亏,乞就先生参此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副-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宝藏(寶藏)bǎo zàng
(1).蕴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2).亦作“ 宝臧 ”。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周礼·地官·乡大夫》“登於天府” 汉 郑玄 注:“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 汉 焦赣 《易林·既济之井》:“商风召寇,来呼外盗,间谍内应,与我争鬪,殫己宝藏,主人不胜。”《汉书·食货志下》:“ 秦 兼天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峻青 《地下水晶宫》:“如果把这些称之为 波兰 雕刻艺术的宝藏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3).犹宝库。指集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传》:“ 太宗 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 荆国大长公主 )独无所取。” 明 方孝孺 《静斋记》:“今也虽处廊庙之上,置余於宝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
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 周室 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 汉 郑玄 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宝臧 ”。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周礼·地官·乡大夫》“登於天府” 汉 郑玄 注:“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 汉 焦赣 《易林·既济之井》:“商风召寇,来呼外盗,间谍内应,与我争鬪,殫己宝藏,主人不胜。”《汉书·食货志下》:“ 秦 兼天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峻青 《地下水晶宫》:“如果把这些称之为 波兰 雕刻艺术的宝藏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3).犹宝库。指集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宋史·太宗七女传》:“ 太宗 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 荆国大长公主 )独无所取。” 明 方孝孺 《静斋记》:“今也虽处廊庙之上,置余於宝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
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 周室 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 汉 郑玄 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珍 zhēn《國語辭典》
珍 [ zhēn ]
形- 宝贵、奇特稀有的。如:「珍味」、「珍品」、「珍禽异兽」。
- 稀有贵重的宝物。如:「奇珍异宝」。《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遇春启匣观看,内皆明珠异宝,无价之珍。」
- 美味的食物。如:「山珍海味」。唐·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 爱惜、重视。如:「敝帚自珍」。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 妥慎、审慎。如:「珍藏」、「珍惜」。
堆 duī《國語辭典》
堆 [ duī ]
名-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如:「土堆」、「瓦砾堆」、「柴火堆」。
-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如:「一堆土」、「两堆人」。
-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
- 积聚。如:「堆恨成仇」。
-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如:「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铁冶(鐵冶)tiě yě
(1).炼铁。《史记·货殖列传》:“ 蜀 卓氏 之先, 赵 人也,用铁冶富。”《宋史·食货志下》:“﹝ 庆历 ﹞五年, 泉州 青阳 铁冶大发。” 清 唐甄 《潜书·富民》:“有 苗氏 者,富於铁冶,业之数世矣。”
(2).指炼铁之所。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 磁州 临水镇 产铁, 元 朝曾在此地设置铁冶,炉丁万五千户,每年收铁百余万斤。” ——《漢語大詞典》
(2).指炼铁之所。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 磁州 临水镇 产铁, 元 朝曾在此地设置铁冶,炉丁万五千户,每年收铁百余万斤。” ——《漢語大詞典》
弃 ( 棄 ) qì《國語辭典》
- 「棄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