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心血都枯。婉转轮肠一字无。

李佩金清代〕《采桑子 其四 春日寄怀纫兰妹

天涯消息经春断,知否于归。还是家居。细数邮签紨远书。

自从俗事关心后,诗思粗疏。心血都枯。婉转轮肠一字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心血婉转一字

心血 xīn xuè
(1).心头的血。借指赤诚之心。《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
(2).指心思、精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流离数年,儿已成立,不谓能继书香,卿心血殆尽矣!”《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嘖!嘖!嘖!果然是一对美满姻缘!不想姐姐竟给你弄成了,这也不枉我这滴心血!” 郁达夫 《迟桂花》:“这一封信整整地费了我一夜的时间和心血。”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枯 kū《國語辭典》

枯 [ kū ]

  1. 草木失去生機。如:「枯木逢春」。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元·馬致遠〈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 乾、乾涸。如:「枯井」、「海枯石爛」、「枯魚之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3. 憔悴、瘦瘠。《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勸而容貌不枯。」《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1. 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多製成餅狀,供飼料、肥料之用。如:「茶枯」、「油枯」。
  2. 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枯」。
婉转(婉轉)wǎn zhuǎn
(1).犹辗转。《淮南子·精神训》:“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高诱 注:“抱天命而婉转不离违也。”《后汉书·马援传》:“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婉转呻吟,披发大叫,遍体搔抓,捶床顿足,自己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什么。”
(2).曲折。 南朝 梁武帝 《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唐 鲍溶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宴》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你看雕栏婉转,画槛玲瓏,上下三层,高低百丈。”
(3).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十:“传语东君须婉转,此情莫遣外人知;除説与杨枝。”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 王教授 婉转地告诉她:‘像 林道静 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找职业是很不容易的。’”
(4).形容声音抑扬起伏。 唐 高璩 《和薛逢赠别》:“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红楼梦》第二三回:“只听见墻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 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巴金 《家》二九:“声音婉转而凄哀,里面似乎含着无处倾诉的哀愁。”
(5).绵密貌。《文选·潘岳〈射雉赋〉》:“尔乃搫场柱翳,停僮葱翠,緑柏参差,文翮鳞次,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徐爰 注:“上则萧森,下则繁茂,而实绸繆轻利也。婉转,绸繆之称。”
(6).犹斡旋。从中调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亲王为之婉转,遂得昭雪。”  ——《漢語大詞典》
轮 ( 輪 ) lún
轮 [ lún ]
  1. 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子。车~。~胎。
  2. 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齿~儿。
  3. 指“轮船”:江~。拖~。
  4. 像车轮的:日~。月~(指圆月)。年~。
  5. 依次更替:~班。~训。~休。~作。
  6. 转动:间或一~。
  7. 量词:一~红日。头~影院。他比我大一~。
肠 ( 腸 ) cháng
肠 [ cháng ]
     ◎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一字 yī zì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