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筇行遍吴云白,地利天时细窥测。
十载山中投秃笔,长挥老泪送行役。今日缘君始放怀,为作长歌写胸臆。
君昔读书三百篇,早期擢桂秋风前。骅骝健步无由骋,白鹤仙经得秘传。
竹筇行遍吴云白,地利天时细窥测。丹心欲拯世间贫,厚泽每沾泉下客。
辞家千里游江东,壮年豪气飞晴虹。大府禁酤若为别,奉一杯水情无穷。
吾乡刘郎好兄弟,为我殷勤致深意。芳草烟荒同水庐,长松月冷龙湖地。
东郭老生废读书,桂林虽好颜色无。人生万事还乡好,昼锦何时照里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名-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筇 qióng《國語辭典》
筇 [ qióng ]
名- 一种竹子。实心节高,适于作拐杖。《广韵·平声·钟韵》:「筇,竹名。可为杖,张骞至大宛得之。」
- 竹杖。因筇竹可为杖,故称杖为「筇」。唐·韩偓〈江岸闲步〉诗:「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西游记·第一四回》:「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
行遍
陆游诗行遍天涯只漫劳戴表元诗行遍江南清丽地 ——《韵府拾遗 霰韵》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云白(雲白)yún bái
(1).古代兵阵法的一种。《风后握奇经》:“旗、法八:一,天玄;二,地黄;三,风赤;四,云白。”
(2).鸩鸟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黑鴆零” 晋 刘逵 注:“鴆鸟,一名云白。” ——《漢語大詞典》
(2).鸩鸟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黑鴆零” 晋 刘逵 注:“鴆鸟,一名云白。” ——《漢語大詞典》
地利 dì lì
(1).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土地条件。《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南朝 梁 沈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相亩闢畴,广开地利。”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中国 数千年未闢之地利,藴积以俟今日。”
(2).地理优势。《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赵岐 注:“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史记·楚世家》:“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翅,方三千里,则 秦 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这一场战斗, 吴天宝 凭着勇敢,凭着机智,利用他所能掌握的天时地利,终于把敌人打败,打的粉碎。” ——《漢語大詞典》
(2).地理优势。《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赵岐 注:“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史记·楚世家》:“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翅,方三千里,则 秦 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这一场战斗, 吴天宝 凭着勇敢,凭着机智,利用他所能掌握的天时地利,终于把敌人打败,打的粉碎。” ——《漢語大詞典》
天时(天時)tiān shí
(1).天道运行的规律。《易·乾》:“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2).指时序。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历》:“察天时以授民,则历象不可不谨也。”
(3).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王霸》:“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4).犹天命。《汉书·王莽传下》:“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周书·李穆传》:“ 周 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殆亦天时之有数,岂伊人力之能为。”《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
(5).气候。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 金陵 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清 吴伟业 《廿五日游石公山诸胜》诗:“四月将已近,天时早炎热。”
(6).时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鐘,只好散了。”湘剧《醉打山门》:“ 鲁智深 :‘天时尚早,怎么把山门闭了,我骂你这一般无知之徒!’” ——《漢語大詞典》
(2).指时序。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历》:“察天时以授民,则历象不可不谨也。”
(3).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王霸》:“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4).犹天命。《汉书·王莽传下》:“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周书·李穆传》:“ 周 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殆亦天时之有数,岂伊人力之能为。”《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
(5).气候。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 金陵 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清 吴伟业 《廿五日游石公山诸胜》诗:“四月将已近,天时早炎热。”
(6).时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鐘,只好散了。”湘剧《醉打山门》:“ 鲁智深 :‘天时尚早,怎么把山门闭了,我骂你这一般无知之徒!’”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
-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 声音小:嗓音~。
-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 俭省:他过日子很~。
窥测(窺測,闚測)kuī cè
(1).窥探测度。《北齐书·孝昭帝纪》:“帝( 高演 )聪敏有识度,深沉能断,不可窥测。” 唐 元稹 《谢御札状》:“臣实庸愚,难议窥测。况臣谋猷失次,罪戾是忧。”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今使者所至,图画山川形胜,窥测虚实,岂復有善意哉?” 清 戴名世 《史论》:“运用之妙,成乎一心,变化之机,莫可窥测。”
(2).探究。《朱子语类》卷九三:“问:‘ 康节 ( 邵雍 )一无开物闭物之説是否?’曰:‘此理不易,他窥测至此。’”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二二:“至于文学流别的窥测,以 锺嵘 《诗品》说得最详。”
(3).暗中观察。 鲁迅 《彷徨·示众》:“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
闚測:窥探测度。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善训嘉謨,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闚测,可谓有君人之大德。” ——《漢語大詞典》
(2).探究。《朱子语类》卷九三:“问:‘ 康节 ( 邵雍 )一无开物闭物之説是否?’曰:‘此理不易,他窥测至此。’”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二二:“至于文学流别的窥测,以 锺嵘 《诗品》说得最详。”
(3).暗中观察。 鲁迅 《彷徨·示众》:“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
闚測:窥探测度。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善训嘉謨,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闚测,可谓有君人之大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