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无去所,讨海难自由。
周凯〔清代〕《乘小舟登岸宿嵵里陈氏祠堂》
泊舟既初定,汛炮声连连。老幼集如蚁,知是赈恤船。
黄九手招邀,小艇呼来前。劝我且登岸,实地心无悬。
从者皆不可,云我乃大员。浪涌百丈高,舟小一叶扁。
岂可冒险阻,而令大事捐。其言亦中听,余心不谓然。
姑令黄九试,来去飞翩迁。抱印送同登,海水衣裳湔。
渔人脱蓑笠,覆我亦可怜。父老遮相迓,环拜焚香烟。
云有小祠宇,可以暂周旋。到岸转晕眩,欲语无由宣。
坐定问疾苦,父老双泪流。谓遭去年旱,颗粒不得收。
谓遭去年风,禾麻皆无秋。谓遭去年雨,咸水飞飕䬟。
谓遭去年寒,肢体成伛偻。觅食无去所,讨海难自由。
非惟人死伤,灾及鸡犬牛。虽有贤父母,钱谷时相赒。
吾民饥者众,有惠奚能周。残冬强支拄,新岁谁绸缪。
海舶不得来,海风不肯休。闻公劳远涉,老民欢且忧。
望公如望岁,厥疾今其瘳。闻言心孔悲,我亦涕盈眸。
告民且勿忧,圣恩实周瞻。大吏闻报书,夙夜咨昏垫。
偏灾已入告,命余来勘验。府库出帑金,实惠定遍沾。
既已济尔食,且当贷尔欠。况有台阳米,两地相并兼。
薯乾与金钱,可以资属餍。缘余阻风涛,劳民远挂念。
尔民其少安,暂归尔澳堑。明当发仓储,小大无忒僭。
父老各欣欣,口中犹念念。东家献茶汤,西家荐帷幨。
帷幨破且洁,茶汤苦且酽。令余心忘危,受之愧生忝。
行李络绎来,僮仆相踵至。斗室不能容,何必求全备。
扫地供爨炊,庋床商位置。一夕亦纷纷,僮仆太多事。
连宵履虚无,今得踏实地。散步海之涯,墙东见萧寺。
庙貌何颓唐,败壁张告示。累累数百言,一字一珠泪。
劝民相赒恤,劝民相借遗。读之未终篇,贤哉叹循吏。
所以滨海民,饥死无诽议。归来不成餐,一觉觅熟睡。
回视所乘船,门前孔颠坠。痛定复思痛,中心犹怖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觅食(覓食)mì shí
(1).寻找食物。《晋书·姚弋仲载记》:“ 弋仲 怒不食,曰:‘召我击贼,岂来觅食邪!’” 唐 王建 《七泉寺上方》诗:“日夕猿鸟合,觅食听山鐘。” 茅盾 《子夜》四:“ 曾家驹 一面走,一面像觅食的野狗似的向左边右边看。”
(2).泛指谋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冯益枉死》:“其时又有一 冯益 字 谦之 ,亦 浙 之 鄞 人,以医来京,兼能杂技,觅食诸大家。”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谋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冯益枉死》:“其时又有一 冯益 字 谦之 ,亦 浙 之 鄞 人,以医来京,兼能杂技,觅食诸大家。”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讨海(討海)tǎo hǎi
征取外贸税收。 宋 陈造 《定海》诗:“宦廨盐烟外,居人杂贾胡,听言须画字,讨海倚输租。” 宋 陈造 《定海甲寅口号》之三:“已抄口数报隅官,岁后朝餔定不难。且愿眼前彊健在,趁坊讨海过冬寒。”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自由 zì yóu
(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