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近现代〕《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

金沙 jīn shā
(1).含有金子的沙砾。《文选·左思〈蜀都赋〉》:“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暉丽灼烁。” 刘逵 注:“ 永昌 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二:“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盖南、北 天山 金沙最富,淘者甚众,记不絶书。”
(2).井名。 唐 李商隐 《昭郡》诗:“绳烂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冯浩 笺注:“《方舆胜览》:‘ 金沙井 在 平乐府 治东。’《平乐县志》:‘在 塘背庵 内。 唐 李义山 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
(3).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 湖州 长兴县 金沙泉 名为 瑞应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
(4).借指泉水。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三:“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眼界任澜翻。”
(5).见“ 金沙罗 ”。
(6).见“ 金砂 ”。
(7).见“ 金沙江 ”。  ——《漢語大詞典》
水拍
元史河渠志夫治水者行其所无事盖以顺其性也闸开滹沱河口截河筑堤一千馀丈开掘故河老岸阔六十步长三十馀里改水东南行流霖雨之时水拍两岸截河堤堰阻逆水性新开故河止阔六十步焉能吞受千步之势上咽下滞必致溃决徒糜官钱空劳民力 薛能吴姬诗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盘弄化生  ——《骈字类编》
云崖(雲崖)yún yá
(1).犹云际。 晋 左思 《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一本作“灵崖”。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一:“双鷰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2).高峻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唐 郭元超 《水藻赋》:“云崖委溜,风壑鸣泉。” 宋 章谦亨 《念奴娇·同官相招西湖观梅》词:“影浸 西湖 清浅水,旁倚云崖烟壁。” 毛泽东 《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漢語大詞典》
暖 nuǎn《國語辭典》

暖 [ nuǎn ]

  1. 温和、温暖。如:「春暖花开」。《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宋·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1. 使冷的变温热。如:「暖酒」、「把手伸过来暖一下。」

暖 [ xuān ]

  1. 参见「[[暖暖」、「暖姝]]」条。
大渡
唐书地理志大渡州隶黎州都督府  ——《骈字类编》
桥横(桥横)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谨关梁注梁桥横也  ——《骈字类编》
铁索(鐵索)tiě suǒ
(1).粗铁链。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宋史·张永德传》:“以铁索千餘尺,横截 长淮 ,又维巨木,自是备御益坚矣。” 清 阎尔梅 《登峨嵋山》诗:“脊隥风摇攀铁索,颐崖石陷蹋藤梯。” 毛泽东 《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2).用粗铁链制成的刑具。《清通典·刑一》:“定狱具之图……一曰铁索,以铁为之,长七尺,重五斤。” 清 郑燮 《莲峰》诗:“铁索三条解上都,君王早为白寃诬。” 鲁迅 《书信集·致胡风》:“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