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何以 hé yǐ
(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报 ( 報 ) bào
报 [ bào ]
-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嘉惠 jiā huì
(1).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的敬称。《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 ,以信 蜀 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 唐 李益 《从军有苦乐行》:“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三:“前月得舍弟书,知过岭修謁,重蒙嘉惠,感谢感谢。”
(2).指施予恩惠。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嘉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 清 王先谦 《邓湘皋〈船山遗书目录〉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 显鹤 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鋟木,嘉惠来学。”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我以为这样的事,正可以嘉惠士林不少呢。” ——《漢語大詞典》
(2).指施予恩惠。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嘉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 清 王先谦 《邓湘皋〈船山遗书目录〉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 显鹤 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鋟木,嘉惠来学。”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我以为这样的事,正可以嘉惠士林不少呢。”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绿绮琴(緑綺琴)lǜ qǐ qín
古琴名。传说 汉 司马相如 作《玉如意赋》, 梁王 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緑綺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地覆青袍草,窗横緑綺琴。” 明 刘基 《旅兴》诗:“愿以緑綺琴,写作《行路难》。”参见“ 緑綺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