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开元天宝号太平,快活三郎偏纵情。

许月卿宋代〕《题明皇贵妃上马图

开元天宝号太平,快活三郎偏纵情。
帝闲天骥云雷駃,回首绝怜妃子醉。
海棠酣春睡未足,扶上马时颓山玉。
二珰两边扶蹋{左革右登},群姬争扶不用命。
万花丛,玉山花,
花朝主,醉牡丹。
共立马前黄幡绰,献笑颜容似嘲谑。
三郎勒马频回头,两手按膝双凝眸。
夹立两旁御弓箭,带御口袋械如行殿。
二珰相语俨相向,贵妃未至龙颜望。
龙颜不怡吾曹忧,昵昵私语双燕秋。
御前两骥立伏俟,御龙整暇聊缓辔。
卷中何止数十人,十人眼只在一身。
朕能坠马替妃子,不忍花飞惊玉体。
三郎但念妃子醉,岂知身醉误国事。
傥知敬是常惺惺,提主人翁教醉醒。
丑丑妇斟薄薄酒,丑妇添翁多少寿。
无盐为后能强齐,夙夜警戒鸡鸣诗。
花钿安得纷委地,马嵬安得有坠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开元天宝太平快活三郎纵情

开元(開元)kāi yuán
(1).开始新的纪元。《汉书·李寻传》:“ 汉 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
(2).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传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 信陵 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3).指开国。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 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齐 萧道成 《即位告天文》:“阐极则天,开元创物。”
(4).指 开元寺 。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何处访 吴 书, 普门 与 开元 。 开元 有东塔, 摩詰 留手痕。”参见“ 开元寺 ”。  ——《漢語大詞典》
天宝(天寶)tiān bǎo
(1).天然的宝物。《商君书·来民》:“夫实壙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金 贾益谦 《赠答史院从事》诗:“物华天宝无今古,凤阁鸞臺孰后先。”
(2).神名。即 秦穆公 所获之 陈宝 。《文选·扬雄〈羽猎赋〉》:“追天宝,出一方。” 李善 注:“ 应劭 曰:‘天宝, 陈宝 也。’ 晋灼 曰:‘天宝,鷄头而人身。’” 唐 李白 《大猎赋》:“获天宝于 陈仓 ,载 非熊 于 渭 滨。”  ——《漢語大詞典》
号 ( 號 ) hào/háo
号 [ hào ]
  1. 名称:国~。年~。字~。
  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3. 记号,标志:信~。暗号。
  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5.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6. 指某种人员:病~。伤~。
  7.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8.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号 [ háo ]
  1.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2. 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太平 tài píng
(1).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唐 温庭筠 《长安春晚》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 张 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巴金 《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
(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周霸 不赶,在阵上高叫:‘ 秦 将愿出阵分过太平。’”《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若有良将,愿求出阵,定个太平。”  ——《漢語大詞典》
快活三郎 kuài huó sān láng
指 唐玄宗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魏鹤山 《天寳遗事》诗云:‘红锦綳盛 河 北贼,紫金盏酌 寿王 妃,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俗所谓快活三郎者,即 明皇 也。小説载, 明皇 自 蜀 还京,以驼马载珍玩自随, 明皇 闻驼马所带铃声,谓 黄幡绰 曰:‘铃声颇似人言语。’ 幡绰 对曰:‘似言三郎郎当,三郎郎当也。’ 明皇 愧且笑。”  ——《漢語大詞典》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1.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2.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3.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1.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2.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3.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4.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1.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1. 姓。如汉代有偏吕。
纵情(縱情)zòng qíng
(1).放纵情欲。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论》:“剋己恕躬,好问力行,动以从义,不以纵情,是谓治主。”
(2).犹尽情。《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绍兴 、 淳熙 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佚乐。”《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此时 乐天 虽然纵情诗酒,却于政事未尝少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到了 北平 ,就纵情欢乐,尽量享受 北平 舒适的生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