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古称王者阨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

王恽元代〕《滹沱流澌行

王郎何人著柘黄,欲与赤伏争翱翔。汉炎中断天复炽,肘后顽石胡为光。

萧王挥戈指幽蓟,战血满野风尘苍。募兵返得市人噱,当时南驰亦苍皇。

鸢鞮城东滹水长,北风烈烈天雨霜。前驱候骑两失色,河虽流澌无可航。

兔肩麦饭未下咽,大冰横合坚于梁。古称王者阨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

赤龙已渡凌四开,白鱼跃舟未逾此。坛亭王气如水清,妖彗邯郸死灰耳。

彼苍有意开真主,固令若辈先驱处。君看陇蜀最健者,一旦等蛙终汉虏,王郎区区安足数。

苍茫此日龙华渡,漠漠野烟生绿树。留在长河阅世人,万古朝宗浩东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古称王者淮陵一言天使

古称(古称)
隋书律历志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王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称称一作秤  ——《分类字锦》
王者 wáng zhě
(1).帝王,天子。《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 晋 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史记·伯夷列传》:“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唐 张说 《奉和千秋节宴应制》:“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心。” 清 凌扬藻 《蠡勺编·僣立楚齐策文》:“职在牧民,廼知王者为通器。”
(2).指同类中之特出而无与伦比者。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
(3).钱的别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寳 , 玄宗 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縑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
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昺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苏辙 《新论中》:“当 战国 之强,诸侯无道,然 孟子 亦以为有王者起。”  ——《漢語大詞典》
阨 è《國語辭典》

阨 [ è ]

  1. 险要的地方。《史记·卷六八·商君传》:「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
  1. 穷困。如:「困阨」。《孟子·公孙丑上》:「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通「厄」。
  1. 据守。《清史稿·卷四五三·铭安传》:「东北与俄接壤,旧设卡伦,无兵驻守,迺遣将分阨要塞。」

阨 [ ài ]

  1. 狭小。《左传·昭公元年》:「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唐·韩愈〈复志赋〉:「抱关之阨陋兮,有肆志之扬扬。」通「隘」。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1.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2.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3.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2.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3.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4.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5.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6.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1.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2.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3.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4.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5.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6.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淮陵
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县淮陵  ——《骈字类编》
一言 yī yán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漢語大詞典》
殆 dài《國語辭典》

殆 [ dài ]

  1. 危险、不安。《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 疲乏、疲困。《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郎君星驰夜半,人畜想当俱殆。」
  1. 大概、恐怕、也许。表示推测或不肯定的语气。《孟子·梁惠王上》:「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唐·陈鸿《长恨传》:「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
  2. 几乎、将近、差不多。表示设想的语气。《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3. 近似。《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而贤以为可夺其畜产,虏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计也。」
天使 tiān shǐ
(1).谓天帝所使之神;天神的使者。《左传·成公五年》:“ 婴 梦天使谓己:‘祭余,余福女。’”《史记·赵世家》:“余 霍泰山 山阳侯 天使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我天使也。当往烧 东海 麋竺 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遇天使而求金,占失僕而假策。”
(2).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指上帝派来的使者。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佛祖不如天使贵,劝余多诵《可兰经》。”
(3).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儿童,常用以比喻天真可爱、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人。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五:“匣上面还画着一个展着翅膀的小天使,满满的张开弓,危险地要射出那一箭……”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她分明是一个爱之天使,多么纯洁,多么温柔!”
(4).谓天子的使者。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六龙迴。”《三国演义》第一回:“军粮尚缺,安有餘钱奉承天使?”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后来皇上听了虚言,又差人来要选入宫去,女儿誓不改节,以致天使空回。”
(5).流星名。《晋书·天文志中》:“流星,天使也。”《宋史·天文志五》:“流星有八,一曰天使。”
(6).佛教语。谓人的老、病、死。《起世经》:“有三天使出于世间,所谓老、病、死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