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树将寻少室栖,缟衣欲向丹丘徙。
涧石嵯岈山礧砢,涡黄潭黑龙犹卧。瀑布长飘万里风,岩云半裂芙蓉堕。
临崖撑空八松起,西林濏汨松涛里。下有茯苓千岁精,上有垂萝与悬藟。
划然双鹤忽南飞,九霄鸣声落人耳。珠树将寻少室栖,缟衣欲向丹丘徙。
关仝此本出奇诡,下笔燥硬自一体。连峰远势辨尺咫,彷佛徂徕在庭戺。
京口周纶称画史,工于临摹得其似。高楼有客为谁氏,开州使君卞夫子。
年今六十颜如童,微官自比漆园尔。大儿文学字长卿,持觞上寿歌燕喜。
松鹤天中烟雾开,夫子高楼不下来。金醴日进三千杯,沧海清浅宁问哉。
谁云夫子非仙吏,东方之桃门外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珠树(珠樹)zhū shù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山海经·海内西经》:“ 开明 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淮南子·墬形训》:“掘 昆仑 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 唐 黄滔 《寄同年崔学士》诗:“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 明 杨慎 《山茶花》诗:“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臺。”
(2).树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宋 文彦博 《春晓》诗:“锦幃人未起,珠树鹊先惊。” 元 杨维桢 《钟山》诗:“云护 金陵 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闻玉笛之我招,绕珠树而相倚。”
(3).喻积雪之树。 唐 王初 《望雪》诗:“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唐 王初 《雪霁》诗:“崑玉楼臺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4).喻俊才。 宋 陈与义 《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之一:“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有甥贤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漢語大詞典》
(2).树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宋 文彦博 《春晓》诗:“锦幃人未起,珠树鹊先惊。” 元 杨维桢 《钟山》诗:“云护 金陵 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闻玉笛之我招,绕珠树而相倚。”
(3).喻积雪之树。 唐 王初 《望雪》诗:“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唐 王初 《雪霁》诗:“崑玉楼臺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4).喻俊才。 宋 陈与义 《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之一:“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有甥贤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漢語大詞典》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少室
唐书高宗纪永隆元年二月丁巳如少室山西征记嵩山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以其下各有石室 ——《韵府拾遗 质韵》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副- 参见「[[栖栖]]」条。
-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 (一)之又音。
缟衣(縞衣)gǎo yī
(1).白绢衣裳。《礼记·王制》:“ 殷 人哻而祭,縞衣而养老。” 郑玄 注:“ 殷 尚白而縞衣裳。”《列子·黄帝》:“ 子华 之门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轩,缓步阔视。”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縞衣来叩门。”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儼縞衣而不惊,腾玉羽而将翔。”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发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国门之外。”《明史·史可法传》:“渡 江 抵 浦口 ,闻北都既陷,縞衣发丧。” ——《漢語大詞典》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縞衣来叩门。”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儼縞衣而不惊,腾玉羽而将翔。”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发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国门之外。”《明史·史可法传》:“渡 江 抵 浦口 ,闻北都既陷,縞衣发丧。”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丹丘 dān qiū
亦作“ 丹邱 ”。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王逸 注:“ 丹丘 昼夜常明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远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诗:“荒驛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吴伟业 《海市四首次张石平观察韵》之三:“却笑 燕 齐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漢語大詞典》
徙 xǐ《國語辭典》
徙 [ xǐ ]
动- 迁移、移转。如:「迁徙」。《老子·第八○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史记·卷三·殷本纪》:「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