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

吴兆骞清代〕《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菟城头黄公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玄菟 xuán tú
古郡名。 汉武帝 置。辖境相当我国 辽宁 东部及 朝鲜 咸镜道 一带。后亦泛指边塞要地。 唐 耿湋 《入塞曲》:“暮烽 玄菟 急,秋草紫騮肥。”  ——《漢語大詞典》
城头(城頭)chéng tóu
城墙上。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鲁迅 《无题》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1.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1.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黄公 huáng gōng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
垆 ( 壚 ) lú
垆 [ lú ]
  1. 黑色坚硬的土:~土。~植(黑色的黏土)。
  2. 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酒~。~邸(酒店)。当~(卖酒)。
畔 pàn《國語辭典》

畔 [ pàn ]

  1. 田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2. 边侧、旁侧。如:「湖畔」、「枕畔」、「桥畔」。《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1. 违背、背叛。《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及闻汉王并关中,而齐、梁畔之,羽大怒。」同「叛 」。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