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宣室 xuān shì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漢語大詞典》
思贤(思贤)
庾信 乐府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三辅黄图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皇六所 ——《分类字锦》
三辅黄图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皇六所 ——《分类字锦》
方空 fāng kōng
(1).方形的孔。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汉漏壶说》:“ 汉 器有丞相府漏壶与此形製同,而上有盖,盖有方空。”
(2).即方空縠。 宋 王安石 《和祖仁晚过集禧观》:“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清 吴伟业 《再观打冰洞》诗:“河伯娶妇三日眠,霜紈方空张轻烟。”参见“ 方空縠 ”。 ——《漢語大詞典》
(2).即方空縠。 宋 王安石 《和祖仁晚过集禧观》:“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清 吴伟业 《再观打冰洞》诗:“河伯娶妇三日眠,霜紈方空张轻烟。”参见“ 方空縠 ”。 ——《漢語大詞典》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名-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 量词:➊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 姓。如晋代有席坦。
-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经济(經濟)jīng jì
(1).经世济民。《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宋 梅尧臣 《汴渠》诗:“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红楼梦》第三二回:“ 宝玉 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臢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2).指治国的才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 施彦士 ﹞所著有《海运芻言》,论海运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经济者。”《老残游记》第三回:“听説 补残先生 学问经济都出众的很。”
(3).谓耗费少而收益多。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倘暂时在 北京 设一分发处(一个人,一间屋)…就可以经济得多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著者是个诗人,能够经济他的语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话都有分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六:“在那时我们认为电影的宣传效果是很大的,打算在 香港 设一个第二制片厂,以便在海外容易取材而且经济。”
(4).指财力、物力。 鲁迅 《书信集·致何白涛》:“《中国木刻选》要开始付印了,共二十四幅,因经济关系,只能印百二十本。” 丁玲 《母亲》二:“ 小菡 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穷小孩,她只能在经济的可能范围里读一点儿书。”
(5).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6).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指国民经济的某一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 ——《漢語大詞典》
(2).指治国的才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 施彦士 ﹞所著有《海运芻言》,论海运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经济者。”《老残游记》第三回:“听説 补残先生 学问经济都出众的很。”
(3).谓耗费少而收益多。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倘暂时在 北京 设一分发处(一个人,一间屋)…就可以经济得多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著者是个诗人,能够经济他的语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话都有分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六:“在那时我们认为电影的宣传效果是很大的,打算在 香港 设一个第二制片厂,以便在海外容易取材而且经济。”
(4).指财力、物力。 鲁迅 《书信集·致何白涛》:“《中国木刻选》要开始付印了,共二十四幅,因经济关系,只能印百二十本。” 丁玲 《母亲》二:“ 小菡 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穷小孩,她只能在经济的可能范围里读一点儿书。”
(5).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6).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指国民经济的某一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 ——《漢語大詞典》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副-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迟迟(遲遲)chí chí
亦作“遟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