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妙观观尽见觉性,静隐隐德腾光辉。

张嵲宋代〕《崇山图七贤诗

题舆意匠崇崖图,鲁侯为赋溪隐诗。
长松短壑历可数,坐使妙境移于斯。
地灵神秀天所秘,豺嗥虺伏鬼莫窥。
芟蓬扶翳快登览,若有异物阴相之。
嵌岩巀页临汉浒,左拱右揖如追随。
七峰远峙攒剑直,三溪旁缭萦带垂。
芳洲兰杜飞白鹭,沧浪渔艇牵钩丝。
烟霏露融水鉴净,一声孤笛横云霓。
淑气亭亭扫般若,昂精灿灿栖明祠。
幽寻眼力觑大巧,卜筑得此林峦奇。
堂如连舰岸若玦,呀成空谷窪为池。
妙观观尽见觉性,静隐隐德腾光辉。
信美谁谓非云土,致爽自足和天倪。
邓公之孙特不凡,渥洼绣鞯黄金羁。
胸中万顷九云梦,江湖宽旷贞以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妙观觉性隐德腾光

妙观(妙觀)miào guān
谓精细观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赋》:“超天路而高峙,阶青云以妙观。” 晋 郭璞 《江赋》:“考川瀆而妙观,实莫著於 江 河 。”  ——《漢語大詞典》
观 ( 觀 ) guān/guàn
观 [ guān ]
  1.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➊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➋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➊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➋注视,瞻望)。大~。奇~。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观 [ guàn ]
  1.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台~。
  4. 姓。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觉性(覺性)jué xìng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隐德(隱德)yǐn dé
(1).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谓之“隐德”。《晋书·王湛传》:“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 昶 独异焉。”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顺宗皇帝 以上圣之姿,早处储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餘年,未尝懈倦,阴功隐德,利及四海。” 宋 叶适 《朝散鲍公墓志铭》:“ 梁公 铭所谓‘有隐德,东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 清 戴名世 《先世遗事记》:“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隐德,乡里称为长者。”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高祖 简 ,徙居于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隐德不仕。”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祖讳 德新 ,父讳 古 ,皆隐德不仕。”  ——《漢語大詞典》
腾光(騰光)téng guāng
闪射出光彩;光华四溢。《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三国 魏 曹植 《元会诗》:“清酤盈爵,中坐腾光。”《梁书·张率传》:“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  ——《漢語大詞典》
辉 ( 輝 ) huī
辉 [ huī ]
  1. 闪射的光彩:光~。满室生~。~煌。
  2. 照耀:~映。~耀。~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