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坡陁 pō tuó
亦作“ 坡陀 ”。
(1).山势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没。” 宋 苏轼 《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
(2).不平坦。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漢語大詞典》
(1).山势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没。” 宋 苏轼 《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
(2).不平坦。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漢語大詞典》
故梁
陆游诗庙后故梁龙化去山前遗箭鹤衔来 ——《韵府拾遗 阳韵》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萦薄(縈薄)yíng báo
(1).萦绕密接。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三川縈薄,七岭悠漫,自兹不见,心譬廻澜。”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坡陁故 梁 城,縈薄西南陬。”
(2).引申为缠绕逼近。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悵沉痾之縈薄,未测頽龄;恐绵力之支离,弗酬大造。”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缠绕逼近。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悵沉痾之縈薄,未测頽龄;恐绵力之支离,弗酬大造。” ——《漢語大詞典》
西南 xī nán
(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国语·周语下》“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苏轼 《寄题梅宣义园亭》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漢語大詞典》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漢語大詞典》
陬 zōu《國語辭典》
陬 [ zōu ]
名- 角落。如:「城陬」。《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忽忆堂陬扑满,常见十四娘投钱于中。」
- 山脚。如:「山陬」。宋·杨万里〈次日醉归〉诗:「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 偏远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
- 聚落、聚居之处。《文选·左思·魏都赋》:「蛮陬夷落,译导而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