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白华(白華)bái huá
白色的花。《山海经·大荒南经》:“ 盖犹之山 者,其上有甘柤,枝榦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晋 束晰 《补亡》诗之二:“白华朱萼,被於幽薄。”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明 唐寅 《落花》诗之八:“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
指反对革命政权而叛离祖国逃亡外国的华人。 聂绀弩 《论白华》:“在幻想家的脑子里,决没有走投无路这回事,于是来了新的憧憬:做白华。”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往事三瞥》:“今天,只觉得感情的基础比那时深厚了,想的积极了--不止是不当白华,而是要把自己投入祖国重生这一伟大事业中。” ——《漢語大詞典》
指反对革命政权而叛离祖国逃亡外国的华人。 聂绀弩 《论白华》:“在幻想家的脑子里,决没有走投无路这回事,于是来了新的憧憬:做白华。”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往事三瞥》:“今天,只觉得感情的基础比那时深厚了,想的积极了--不止是不当白华,而是要把自己投入祖国重生这一伟大事业中。” ——《漢語大詞典》
朱萼 zhū è
亦作“ 朱蕚 ”。
(1).鲜艳的花萼。《诗·小雅》有《白华》篇,已亡逸。《诗序》谓:“《白华》,孝子之絜白也。”此诗言孝子养父母常自洁,如白华之无点污。《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二》有“白华朱萼,被于幽薄”之句, 李善 注云:“此喻兄弟比於华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众杂,方於华萼,自然鲜絜。”后遂以“朱萼”为孝子洁行之典。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趋庭洽训,共歌朱蕚之篇;避席承欢,犹守青箱之业。”
(2).红花。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採朱蕚兮山之侧,步兰庭兮候颜色。” ——《漢語大詞典》
(1).鲜艳的花萼。《诗·小雅》有《白华》篇,已亡逸。《诗序》谓:“《白华》,孝子之絜白也。”此诗言孝子养父母常自洁,如白华之无点污。《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二》有“白华朱萼,被于幽薄”之句, 李善 注云:“此喻兄弟比於华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众杂,方於华萼,自然鲜絜。”后遂以“朱萼”为孝子洁行之典。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趋庭洽训,共歌朱蕚之篇;避席承欢,犹守青箱之业。”
(2).红花。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採朱蕚兮山之侧,步兰庭兮候颜色。” ——《漢語大詞典》
勉 miǎn《國語辭典》
勉 [ miǎn ]
动- 强迫人去做能力不够、或不愿意做的事。如:「勉强」。
- 鼓励。如:「劝勉」、「嘉勉」、「互勉」。
- 勤奋、努力。如:「勤勉」、「奋勉」。
人事 rén shì
(1).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南史·虞寄传》:“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 南京 的迅速溃退及 广州 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爱敬(愛敬)ài jìng
(1).亲爱恭敬。《孝经·天下》:“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 唐 元稹 《唐故京兆府周至县尉元君墓志铭》:“奉兄恭恭然,若童子之爱敬。”
(2).指亲爱恭敬之心。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养老以深其爱敬,乡射以正其容止。”
(3).喜爱敬重。《后汉书·耿纯传》:“ 纯 到国,弔死问病,民爱敬之。”《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玄德 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先教 孙乾 回 荆州 报喜。自此连日饮酒,国太十分爱敬。”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统一九州,抗衡两霸, 中 外人爱敬。” ——《漢語大詞典》
(2).指亲爱恭敬之心。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养老以深其爱敬,乡射以正其容止。”
(3).喜爱敬重。《后汉书·耿纯传》:“ 纯 到国,弔死问病,民爱敬之。”《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玄德 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先教 孙乾 回 荆州 报喜。自此连日饮酒,国太十分爱敬。”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统一九州,抗衡两霸, 中 外人爱敬。” ——《漢語大詞典》
南陔 nán gāi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漢語大詞典》
乐正(樂正)yuè zhèng
(1).谓整理音乐篇章。《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反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邢昺 疏:“ 孔子 以 定 十四年去 鲁 应聘诸国, 鲁哀公 十一年自 卫 反 鲁 ,是时道衰乐废, 孔子 来还乃正之。”
(2).指音乐的正声。《国语·周语下》:“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於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3).古时乐官之长。《仪礼·乡射礼》:“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 郑玄 注:“正,长也。” 贾公彦 疏:“案《周礼》有大司乐、乐师,天子之官。此乐正,诸侯及士大夫之官,当天子大司乐……云长,乐官之长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昔 虞舜 之祀,乐正重讚,盖唱发之辞也。”《宋史·乐志三》:“ 开封 布衣 叶防 上书论乐器、律曲……帝以乐律絶学, 防 草莱中习之尤难,乃补 防 为乐正。”
(4).复姓。 战国 时有 乐正克 。见《孟子·梁惠王下》。 ——《漢語大詞典》
(2).指音乐的正声。《国语·周语下》:“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於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3).古时乐官之长。《仪礼·乡射礼》:“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 郑玄 注:“正,长也。” 贾公彦 疏:“案《周礼》有大司乐、乐师,天子之官。此乐正,诸侯及士大夫之官,当天子大司乐……云长,乐官之长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昔 虞舜 之祀,乐正重讚,盖唱发之辞也。”《宋史·乐志三》:“ 开封 布衣 叶防 上书论乐器、律曲……帝以乐律絶学, 防 草莱中习之尤难,乃补 防 为乐正。”
(4).复姓。 战国 时有 乐正克 。见《孟子·梁惠王下》。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