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肯堂肯构真吾事,未让扬雄宅一区。

吴景奎元代〕《葺山中故庐有感

溪上先人有敝庐,昔年经始最勤劬。弟兄已作辞家燕,林木谁瞻爱屋乌。

墙角蓬蒿迷町疃,檐牙风雨老枝梧。肯堂肯构真吾事,未让扬雄宅一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肯堂肯构真吾一区

肯堂肯构(肯堂肯構)kěn táng kěn gòu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肯堂肯构”或“肯构肯堂”比喻子能继承父业。《醉醒石》第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亦省作“ 肯堂 ”。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二:“始於好学,竚观圣政之新;终克肯堂,益助慈心之喜。”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飴遂弄孙之乐。” 清 赵翼 《伟儿葬金坛之夏萧村》诗:“诸子中惟汝肯堂,儒家本色陋膏粱。”或省作“肯构”。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光肯构之孝心,礪尽忠之臣节。” 明 文徵明 《贺东畬钱先生构别墅》诗:“生儿已副高门望,作室能忘肯构心。”  ——《漢語大詞典》
真吾 zhēn wú
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让 ( 讓 ) ràng
让 [ ràng ]
  1.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2. 请:~茶。
  3. 许,使:不~他来。
  4. 任凭:~他闹去。
  5. 被:~雨淋了。
  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7. 闪避:~开。当仁不~。
  8.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9. 古同“”,侵夺。
扬 ( 揚 ) yáng
扬 [ yáng ]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3. 在空中飘动:飘~。
  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5. 姓。
雄 xióng《國語辭典》

雄 [ xióng ]

  1. 公鸟。唐·杜甫〈义鹘行〉:「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2. 勇敢杰出的人或强大的国家。如:「战国七雄」、「一代枭雄」。《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 胜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1. 阳性的或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如:「雄鸭」、「雄鸡」。《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2. 超群的、杰出的。《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矫传》:「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3. 威武有力。如:「雄壮」。唐·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1.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2.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1.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2.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一区(一區)yī qū
(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