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两郎(两郎)
宋 苏轼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 二老白接䍦,两郎乌角巾。 ——《骈字类编》
放荡(放盪)fàng dàng
(1).放纵,不受约束。《汉书·东方朔传》:“指意放荡,颇復詼谐。”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至於无度。” 清 孙枝蔚 《哭吴后庄》诗:“我亦性放荡,礼法非所长。” 陶行知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
(2).指行为轻佻不检点。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知道你心里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3).犹浪游,浪迹。《西游记》第八十回:“若我 老孙 ,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 清 戴名世 《〈缪太翁遗稿〉序》:“ 沅 少时,好吟诗,欲放荡山水间。”
行为不检点。《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盪之恶政。” ——《漢語大詞典》
(2).指行为轻佻不检点。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知道你心里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3).犹浪游,浪迹。《西游记》第八十回:“若我 老孙 ,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 清 戴名世 《〈缪太翁遗稿〉序》:“ 沅 少时,好吟诗,欲放荡山水间。”
行为不检点。《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盪之恶政。”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羁 ( 羈 ) jī
羁 [ jī ]
- 马笼头:无~之马。~绁(a.马笼头和缰绳;b.喻束缚)。
- 束缚,拘束:~押。~绊。~缚。~囚。放荡不~。
- 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泊。~滞。
-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
春物 chūn wù
(1).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唐 张乔 《杨花落》诗:“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緑尚早。” 前蜀 韦庄 《寄园林主人》诗:“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
(2).指酒。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三:“自昔爱春物,罇深眼底红。” ——《漢語大詞典》
(2).指酒。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三:“自昔爱春物,罇深眼底红。” ——《漢語大詞典》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名-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得知 dé zhī
(1).岂知;可知。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二:“ 巴东 之峡生凌凘,彼苍迴斡人得知?” 宋 陈师道 《别三子》诗:“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金 元好问 《哭曹徵君子玉》诗之一:“今年我在君先没,泪尽荒城君得知?”
(2).获知,知晓。《元朝秘史》卷十二:“后 河额仑 得知,心内忧闷,所以老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们只在厨下伏侍,如何得知前面的事?”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从祖父和父亲的谈话里,我得知 横岭乡 是极其穷苦的。” ——《漢語大詞典》
(2).获知,知晓。《元朝秘史》卷十二:“后 河额仑 得知,心内忧闷,所以老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们只在厨下伏侍,如何得知前面的事?”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从祖父和父亲的谈话里,我得知 横岭乡 是极其穷苦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