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少妇亦解事,炉中添焰焰。

舒岳祥宋代〕《十月五日风

十月五日风,俗占端可验。
常年谁能记,两岁入程椠。
去年当此月,初三月未艳。
暮下陈村庄,夜投象原店。
道边人未眠,山曲灯微闪。
时经兵火余,惊问暗窥觇。
往扣瓜葛门,炊糜聊属厌。
仲叔为猪肝,不辞口腹玷。
回思万马惊,心掉舌为舚。
恐恐如有追,昧爽踏霰。
横山过西田,恶风吹欲阽。
萧萧三两家,逋流已先占。
怜我是官人,枯薪许分{左木右忝}。
时艰无沽户,粗粝得充歉。
我行仆忙追,赵坑石排剑。
荒蹊陟崇冈,奔湍啮深堑。
有坞当中心,纸乡家自赡。
主人褐宽博,黄泥补茨苫。
邀我劝我留,铺床展伸欠。
少妇亦解事,炉中添焰焰。
我意自多危,岌岌急风缆。
蓐食入雪楼,山深路犹闇。
冰柱照层崖,霜花滑断磡。
山家喜客来,开门容弛担。
翁媪互行酌,畦菜许分盐。
此日气颇舒,愁新懽得暂。
文叔因饥寒,豆粥怀一啗。
劳薪与鍊炭,至此成鍼砭。
颇怪少陵妻,粉黛未忘艳。
今辰复此日,山庵私酒釅。
扫林三日风,纸帘垂襜襜。
患难几人全,生存吾已忝。
十月五日风,艰难须在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妇解事炉中焰焰

少妇(少婦)shào fù
亦作“ 少媍 ”。 年轻的已婚女子。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姤》:“大人不顾,少媍不取,弃捐於道。” 唐 王昌龄 《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元 周暕 《春日田园杂兴》诗:“少妇每忧蚕利薄,老夫惟喜秫苗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一少妇卧炕头哺儿。” 王西彦 《风雪》一:“坐在右边最前面的是一位年纪大约三十多岁的少妇。”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解事 jiě shì
(1).通晓事理。《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 法亮 便辟解事,善於奉承。” 宋 陆游 《雷》诗:“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掩耳藏婴孩。”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女仆 张嫂 --三十来岁,白净的脸儿,尚伶俐解事。”
(2).免职。 清 钱谦益 《孙公行状》:“﹝ 袁崇焕 ﹞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 李嬷嬷 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  ——《漢語大詞典》
炉中(炉中)
辍耕录日家一书专解海中炉中之类其辞虽凿亦自颇通曰丙寅丁卯炉中火者寅为三阳卯为四阳火既得地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也 韩愈石鼎联句诗序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弥明或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 金丹大要诗共君说叚炉中事一朵铅花仔细详炉贯休怀武夷红石子诗窗外猩猩语 中奼奼娇  ——《骈字类编》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1.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焰焰 yàn yàn
亦作“燄燄”。
(1).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 明 方孝孺 《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
(2).火焰炽烈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只见焰焰地烧着。”
(3).明亮貌;鲜明貌。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焰焰众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叶适 《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坞。” 宋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4).炎热貌。 唐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铁城何燄燄,铁牀亦彤彤。”
(5).形容气势盛貌。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羣小焰焰,如棼丝,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问 《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君杰三人》诗之六:“异时三客俱焰焰,人伦东国吾无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