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八簋登列,六瑚贲室。

郊庙朝会歌辞宋代〕《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升殿用《乾安》。

于穆清宫,奕奕孔硕。芝茎蔓秀,桂华冯翼。八簋登列,六瑚贲室。

皇代拥庆,启佑千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八簋六瑚贲室

八簋 bā guǐ
簋为古代祭祀宴享时盛黍稷或食品用的圆口圈足器皿。 周 制,天子八簋。《诗·小雅·伐木》:“於粲洒埽,陈馈八簋。” 毛 传:“圆曰簋,天子八簋。”《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两敦, 夏后氏 之四璉, 殷 之六瑚, 周 之八簋。” 宋 苏轼 《石芝诗》:“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之真块苏。”  ——《漢語大詞典》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1.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4.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5.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6.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7.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1.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列 liè《國語辭典》

列 [ liè ]

  1. 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2. 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3. 類。如:「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4. 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5. 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1. 分解、分開。《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通「裂」。
  2. 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3. 安排、放入。如:「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1. 各、眾。如:「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1. 一一的。如:「列舉」。
六瑚 liù hú
商 代盛黍稷的六祭器。瑚,祭器名。《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两敦, 夏后氏 之四连, 殷 之六瑚, 周 之八簋。” 郑玄 注:“皆黍稷器,制之异同未闻。”《宋书·乐志二》:“四县既序,簫管既举。堂献六瑚,庭舞八羽。” 唐 褚亮 《祈穀乐章·雍和》:“八簋盈和,六瑚登御。”  ——《漢語大詞典》
贲室(賁室)bēn shì
谓装饰屋室。 南朝 宋 谢庄 《登歌》:“六瑚賁室,八羽华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