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

赵师秀宋代〕《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耆旧半凋落,在者如晨星。
与翁别豫章,十见草木青。
人生几堪别,梦寐生羽翎。
迢迢玉溪波,近昨尝再经。
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
山中空望来,日夕不掩扃。
岂独负兹约,尺书亦沈冥。
逢人问消息,但喜言康宁。
堕来两卷什,一以慰飘零。
感此故意弘,不我迹以形。
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
诵之西湖滨,惊动孤山灵。
翁卷游崆峒,一已烦邮铃。
幸翁良未衰,吾党存典刑。
遥闻曾入郛,谅为韩与丁。
郡斋待且久,几宿涧上亭。
今春少晴时,涧水应泠泠。
归来安稳否,董风入林坰。
愿言爱玉骨,逍遥卧殊庭。
会面虽未期,忽聚江湖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文章晚岁字画壮龄

文章 wén zhāng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綵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晚岁(晚歲)wǎn suì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沈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漢語大詞典》
字画(字畫)zì huà
(1).文字的笔画、笔形。 宋 陈恩 《书苑菁华》卷六:“ 杜 氏之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自 秦 汉 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张浚书》:“ 宋 张魏公 手书謁 范文正公 祠一絶……字画甚拙,诗亦劣。”
(2).即书画。书法和绘画作品的统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八:“ 唐 末 五代 ,文章藻丽,字画随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张二 抱扇叩头而出,才走出府门,早有好事的,见是 苏东坡 的字画,都情愿出千钱一柄。”《红楼梦》第三七回:“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想想这所屋子除了啃我们字画的耗子还有什么?”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壮龄(壯齡)zhuàng líng
壮岁,壮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壮龄缓前期,頽年追暮齿。” 唐 李德裕 《春日独坐思归》诗:“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游嵩而韵之》:“ 欧阳 称壮龄,疲软屡颠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生 ﹞客 意大利 之南方,终以壮龄而夭死,谓一生即悲剧之实现,盖非夸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