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索居灵琐久尘埃,一读新篇病眼明。

刘宰宋代〕《和赵章泉寄诗韵

索居灵琐久尘埃,一读新篇病眼明。
妄意严诗编杜集,敢陪郭隗上燕台。
纡朱晚岁徒云尔,养素平生壮矣哉。
更许韩非书傅尾,遗荣何止被云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索居灵琐尘埃一读新篇病眼

索居 suǒ jū
(1).孤独地散处一方。《礼记·檀弓上》:“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郑玄 注:“羣,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 楚 越 。” 唐 白居易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四溟诗话》卷四引 明 李之茂 诗:“索居无岁事,骑马入禪林。” 郁达夫 《大风圈外》:“在故乡索居独学的生活开始了。”
(2).鳏居。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九:“丈夫无妇曰索,见《字汇补》。按古人谓索居即鰥居。”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  ——《漢語大詞典》
灵琐(靈瑣)líng suǒ
(1).国君宫门。《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王逸 注:“灵以喻君。琐,门鏤也,文如连琐, 楚王 之省閤也。一云,灵,神之所在也。”《梁书·张缅传》:“怀君恩而未答,顾灵琐而依迟。”
(2).神灵府宅。 宋 刘克庄 《谒南岳》诗:“驾言款灵琐,楼堞晃丹赤。” 清 吴蹇 《扶风传信录》:“﹝ 许丹忱 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还思神女跡,一晌梦中来。”  ——《漢語大詞典》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1.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1.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1.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1.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一读(一读)
唐 韩愈 归彭城 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唐 白居易 伤唐衢二首 其二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韵府拾遗 屋韵》:张耒诗归来万卷付一读不学儿曹用心苦  ——《骈字类编》
新篇 xīn piān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张华 新篇,亦充庭万。” 唐 白居易 《诗解》诗:“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 郭小川 《忆延安》诗:“‘七大’后,上前线,在 杨家岭 礼堂中,谱写了历史新篇。”  ——《漢語大詞典》
病眼 bìng yǎn
(1).谓老眼昏花。 唐 白居易 《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暉。”
(2).眼睛有病;有病的眼睛。 唐 温庭筠 《雪》诗之一:“ 谢庄 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宋 邵雍 《代书寄长安幕张文通》诗:“枯肠忺饮酒,病眼怕看书。”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