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宵长残月堕,遗恨渺山川。

刘宰宋代〕《挽弃水心侍郎三首

北学源流远,南来岁月迁。
群心知未昧,诸老屹相连。
百岁同归尽,斯文要有传。
宵长残月堕,遗恨渺山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宵长残月遗恨山川

宵长(宵长)
书疏见宵中下张梁元帝梁安寺刹下铭宵长梵响风远钟传 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曲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雾晓筵初接宵长 未终 李益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诗见岁晏下  ——《骈字类编》
残月(殘月)cán yuè
谓将落的月亮。 唐 白居易 《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 柳永 《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毅 《过微山湖》诗:“ 鲁 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漢語大詞典》
堕 ( 墮 ) duò/huī
堕 [ duò ]
◎ 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堕 [ huī ]
    ◎ 古同“”,毁坏。
      遗恨(遺恨)yí hèn
      (1).到死还感到悔恨。《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 河 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闕庭,死无遗恨。” 晋 陆机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2).谓事情已过去但还留下的悔恨。 郭沫若 《黑猫》一:“提婚已经是二三月间的事了,母亲说着都好像还有遗恨。”  ——《漢語大詞典》
      渺 miǎo《國語辭典》

      渺 [ miǎo ]

      1. 微小、细小。如:「微渺」、「渺小」。
      1. 模糊不清,难以预期掌握的。如:「渺若烟云」、「音信渺茫」。
      1. 动荡、飘流。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消逝。如:「仙人已渺」。《聊斋志异·卷七·甄后》:「入室,则女已渺,呼妪问之,妪亦不知所去。」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