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牵黄复出上蔡门,李斯悔杀为秦相。

刘宰宋代〕《吴子隆兼隐斋歌

前驱十里旌旗红,后骑蹀躞如游龙。
绮窗阿阁最深处,归来燕坐围香风。
不如理掾吴夫子,岸帻高吟酒一中。
高少山头渭水边,耕云钓月老林泉。
巢由不生沮溺死,鱼虾麋鹿俱忘年。
不如理掾吴夫子,安閒寄傲庭西偏。
富贵诚可乐,幽栖端足尚。
牵黄复出上蔡门,李斯悔杀为秦相。
介推有母须求禄,不应决意归绵上。
吴夫子,听我歌。
当朝剑佩冠峨峨,趋营未免伤天和。
古来隐者亦已多,洁身乱伦如彼何。
君今非仕亦非隐,京尘不染白玉珂。
青衫从事今十载,万事忘怀真实在。
但令堂上笑平反,岂计庭前罗翠黛。
是中不减山中乐,底用青鞋游物外。
吴夫子,吾所敬。
兼隐名斋足相称,谁其尸之勾漏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牵黄复出上蔡

牵黄(牽黄)qiān huáng
见“ 牵黄犬 ”。  ——《漢語大詞典》
复出(复出)
礼记孟冬之月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则蛰虫复出疏国多暴风方冬不寒天灾也蛰虫复出地灾也  ——《韵府拾遗 质韵》
上蔡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 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
宋 苏辙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 试剧得上蔡,高卧强东藩。
《韵府拾遗 泰韵》:朱子有谢上蔡语录后序  ——《骈字类编》
门 ( 門 ) mén
门 [ mén ]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3. 途径,诀窍:~径。~道儿。
  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7. 量词:一~大炮。
  8. 姓。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斯 sī《國語辭典》

斯 [ sī ]

  1. 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2. 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1. 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
  1. 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
  1. 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1. 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2.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3. 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1. 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1.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悔 huǐ《國語辭典》

悔 [ huǐ ]

  1. 事后追恨。如:「悔恨」、「悔不当初」。唐·李频〈春闺怨〉诗:「自怨愁容常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宋·欧阳修〈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2. 改过。如:「悔过」、「悔改」。《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
杀 ( 殺 ) shā
杀 [ shā ]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
  2. 战斗,搏斗:~出重围。
  3. 消减:~风景。
  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
  5. 收束:~价。~尾。
  6. 勒紧,扣紧:~车。
  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1.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2.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3. 姓。如宋代有秦观。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