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黏 nián《國語辭典》
黏 [ nián ]
動- 膠附、黏住。如:「黏貼」、「黏照片」、「黏郵票」。漢·王褒〈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
- 糾纏。如:「這小孩子很黏人。」
- 有黏性的。如:「黏液」、「黏土」。唐·白居易〈三謠·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 一種圍棋下法。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 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
碑 bēi《國語辭典》
碑 [ bēi ]
名- 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拴绑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说文解字·石部》:「碑,竖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 刻上文字或图案的石块,竖立起来作为标志,或纪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纪念碑」。
- 文体名。刻在石上的文词,用以颂扬功德,或记载死者的行谊等。如:「北魏嵩高灵庙碑」、「东魏敬史君碑」。
- 碑刻的书法资料。指将碑的正面(碑阳)、背面(碑阴)、两旁(碑侧)、上头(碑额)、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来,以供书法临写。如:「礼器碑」、「曹全碑」、「北魏张猛龙碑」。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古籀 gǔ zhòu
古文与籀文的并称。 ——《漢語大詞典》
插架 chā jià
(1).用斑竹制成悬于壁间可以放置物品的架子。一名高阁。见 宋 无名氏《绀珠集》。
(2).置书于书架上。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3).引申指藏书。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籤插架三万餘。” ——《漢語大詞典》
(2).置书于书架上。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3).引申指藏书。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籤插架三万餘。”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参同(參同)cān tóng
(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漢語大詞典》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