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
杨巨源〔唐代〕《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紫陌诗情依旧在,
黑山弓力畏春来。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
黑山弓力畏春来。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旌旆 jīng pèi
亦作“ 旌旆 ”。
(1).旗帜。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旆逶迤 碣石 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
(2).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 。”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
(3).借指军旅。《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高骈》:“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 ——《漢語大詞典》
(1).旗帜。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旆逶迤 碣石 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
(2).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 。”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
(3).借指军旅。《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高骈》:“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 ——《漢語大詞典》
朝天 cháo tiān
(1).朝见天子。 唐 王维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明 李攀龙 《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 日暖梦朝天。”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漢語大詞典》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名-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将星(將星)jiāng xīng
古人认为帝王将相与天上星宿相应,将星即象征大将的星宿。《隋书·天文志》:“大将星摇,兵起,大将出。”《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吾见将星失位, 孔明 必然有病,不久便死。”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讲武》:“纤云四卷诸天浄,剩一点将星耿耿。” ——《漢語大詞典》
高处(高處)gāo chù
(1).高的处所;高的部位。《后汉书·王常传》:“贼反走入城, 常 追迫之,城上射矢雨下,帝从百餘骑自城南高处望。”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 胶西 高处望 西川 ,应在孤云落照边。”《新民晚报》1992.10.9:“低处的花枝已经折光,只有高处的,还能如期吐出小骨朵儿。”
(2).长处;优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西厢》:“《歌舞丽堂春》云:‘四方’、‘八荒’、‘万邦’,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盖胜国词家高处自有在,此特其剩技耳。” ——《漢語大詞典》
(2).长处;优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西厢》:“《歌舞丽堂春》云:‘四方’、‘八荒’、‘万邦’,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盖胜国词家高处自有在,此特其剩技耳。”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三台(三臺)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