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唐代〕《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娥素女中国箜篌

江娥 jiāng é
湘君 的别称。又称 湘娥 、 江君 。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 素女 愁,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清 施闰章 《牵船夫行》:“伐鼓鸣鐃画舰飞, 阳侯 起立 江娥 笑。”  ——《漢語大詞典》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1.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2.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素女 sù nǚ
(1).传说中古代神女。与 黄帝 同时。或言其善于弦歌。《史记·孝武本纪》:“ 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汉 王褒 《九怀·昭世》:“闻 素女 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 素女 愁,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清 曹寅 《游仙诗》之十四:“ 素女 哀絃彻夜弹, 姮娥 自耐九秋寒。”或言其知天道阴阳之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还於 吴 ,当归而问於 范蠡 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 范蠡 曰:‘此 素女 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或言其善房中术或养生术。 汉 王充 《论衡·命义》:“ 素女 对 黄帝 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汉 张衡 《同声歌》:“ 素女 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 天老 教 轩皇 。” 闻人倓 笺:“ 黄帝 论导养而质 玄 素 二女。”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优游俯仰,极 素女 之经文。升降盈虚,尽 轩皇 之图艺。”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四:“仙家五老话驂鸞, 素女 图经掌上看。”
(2).即 嫦娥 。亦用作月的代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青娥 羞艷, 素女 慙光。”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素女 窥月中之影。” 清 吴伟业 《八风诗·西风》:“落日 巴 山 素女 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3).神话中的天河仙女。传说 晋安帝 时 谢端 偶得一大螺,归养之于瓮中,化为一少女为 端 备食。自言是“天汉中 白水 素女 ”,奉天帝之命来助 端 备晨炊,后在风雨中离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后因以为天助善人的典故。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氏 海边逢 素女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若是那客中的衣履绽,教谁来补缀?何人问馁饥?那里有备晨炊的 素女 ,想夜来灯火伴孤栖。”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中国(中國)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我国 华夏 族建国于 黄河 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庄子·田子方》:“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韩非子·孤愤》:“夫 越 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於己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大 河 之始决於 瓠子 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江 左地促,不如中国。”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岭外梅花》:“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柳边纪略》:“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
2.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晋书·宣帝纪》:“ 吴 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 东关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阮籍知母而不知父》:“夫 籍 中国也,而与夷狄无异。”《宋史·岳飞传》:“ 金 人所以立 刘豫 於 河 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3.犹国家,朝廷。《礼记·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西南夷传》:“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絶其王侯勿復通。”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以为中国全盛,而当思维持保守。”
4.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 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骃 集解引 刘熙 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素女怨,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方世举 注:“中国,作都中解。”
5.我国的专称。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中国 所行於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6.指 恒河 中流一带的 中印度 ,佛教徒译称 中国 。参阅 晋 法显 《佛国记》。  ——《漢語大詞典》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弹 [ tán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箜篌 kōng hóu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 、 后土 ,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应劭 云: 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旧唐书·音乐志》:“﹝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