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石榴 shí liú
亦作“ 石留 ”。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 鄴下 ,亦当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东州 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 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 洛中 。” 宋 苏舜钦 《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 陈维嵩 《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漢語大詞典》
花发(花发)
南北朝 刘孝威 咏剪彩花诗二首 其一 叶舒非渐大,花发是初开。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唐 卢纶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
唐 畅当 钓渚亭 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閒情。
唐 侯冽 花发上林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宋 陆游 正月十六日园中偶赋 偶逢花发闲持酒,不得人扶懒出门。
宋 黄公度 春日宴共乐台 花发鸟啼春耐事,夜阑客散月多情。 ——《骈字类编》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唐 卢纶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
唐 畅当 钓渚亭 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閒情。
唐 侯冽 花发上林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宋 陆游 正月十六日园中偶赋 偶逢花发闲持酒,不得人扶懒出门。
宋 黄公度 春日宴共乐台 花发鸟啼春耐事,夜阑客散月多情。 ——《骈字类编》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溪津
唐 李贺 绿章封事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骈字类编》
溪女
宋 苏轼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其四 溪女惜香还菡萏,海人浇醉歇枇杷。 ——《骈字类编》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其四 溪女惜香还菡萏,海人浇醉歇枇杷。 ——《骈字类编》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动-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名-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 姓。如明代有洗光。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染白
丁仪励志赋疾青蝇之染白 ——《分类字锦》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